|
40歲后高發大腸癌,7種不同情況,篩查建議各不同!大腸癌分為直腸癌跟結腸癌,是我國四大高發癌癥之一。我國每年約有37萬人被確診患有大腸癌。多發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大便次數增多、大便里有粘液、大便變細,腹瀉與便秘交替、排便習慣改變是大腸癌的主要癥狀。 腸鏡可以檢查直腸癌。通過腸鏡的檢查,可以確定直腸癌病變的部位、大小、腸腔狹窄的程度以及是否有直腸癌的復發。哺乳期也可以做腸鏡檢查。 需要我們知道的是:大腸癌是一個可以預防的疾病!大腸癌一般都是從一個小小的息肉演變出來的,從息肉到腸癌的時間一般需要8-10年時間。 1、大腸癌預防高危對象: 1) 45 歲以上無癥狀人群; 2) 40 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癥狀(指有以下任意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 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4) 大腸癌手術后的人群; 5) 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 6)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7) 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 20 歲。 2、篩查建議: 1)符合1~5的“一般人群”篩查: 大腸癌篩查從 45 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 ,每 10 年 1 次腸鏡檢查,直到 75 歲; 76~85 歲,體健者、預期壽命在 10 年以上者,可繼續維持篩查; 85 歲以上,不推薦繼續篩查。 2)符合 “ 有大腸癌家族史 ” 直系親屬篩查: 1 位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發病年齡小于 60 歲)、2 位及以上一級親屬患有明確高級別腺瘤或癌(任意發病年齡),40 歲開始(或比家族最小發病者發病年齡小 10 歲開始)篩查,每年 1 次 FOBT 檢查,每 5 年 1 次腸鏡檢查; 有一級親屬家族史的高危對象(僅1位,且發病年齡高于 60 歲):40 歲開始篩查,每年 1 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 , 每十年一次腸鏡檢查。 3)符合 7 的“遺傳性大腸癌”家族成員篩查: 當家族中先發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 建議先進行基因突變檢測。 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20 歲以后,每 1~2 年進行 1 次腸鏡檢查; 基因突變檢測陰性者,按照一般人群進行篩查。 4)關于篩查方法推薦: 大便隱血(FOBT)檢測 + 問卷調查是篩查主要手段,證據充分; 血液的多靶點基因檢測可能有助于提高篩查準確度,但是價格較為昂貴; 有條件者,可聯合糞便和血液方法進行篩查。 最后,要提醒大家養成一個非常重要的生活習慣,上完廁所后一定要做的一件事:不是“來也匆匆去也沖沖”而是先回頭看一下自己的便便!如果是發黑或者里邊有血,此時,腸道很有可能已經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做檢查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