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結直腸癌術后預防復發的建議:定期復查很重要大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大腸癌的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近年有向近端(右半結腸)發展的趨勢。 如果早期發現結直腸癌,通常可以治愈。 結直腸癌5年生存率 根據美國ASCO官網數據顯示:結直腸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是65%。但是,結直腸癌的生存率可能會因多種因素而異,尤其是分期。 對于結腸癌,整體5年生存率為64%。局限期結腸癌5年存活率為90%;轉移到周圍組織或器官和/或區域淋巴結,則5年生存率為71%;如果結腸癌已經發生遠處轉移,則5年生存率為14%。 對于直腸癌,總體5年生存率為67%。局限期直腸癌5年存活率為89%;轉移到周圍組織或器官和/或區域淋巴結,則5年生存率為70%。如果直腸癌發生遠處轉移,則5年生存率為15%。 目前,結直腸癌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手術是根治結直腸癌的首選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約60%~80%直腸癌患者在手術后2年內會復發。 如何有效預防結直腸癌復發 改善生活方式 戒酒,戒酒,戒酒,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必須要戒酒。另外,不要抽煙、不要過度勞累,保持心情愉快。 適當鍛煉身體,術后2-3 個月,可以做輕緩運動,如散步,由15 分鐘逐漸增加到40分鐘;也可練氣功、打太極拳、做廣播體操等輕柔的運動。 飲食尤其要注意,不要吃霉變食物、燒烤、臘肉、豆腐乳類含亞硝酸鹽的食物,也不要亂吃中藥和保健品。 術后飲食以清淡為主,適當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如蛋清、瘦肉等,術后飲食一般從水、稀飯、牛奶、蒸蛋、魚肉、瘦肉再到普通飲食過渡。 盡量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忌油膩、辛辣、刺激、過硬、粘性等食物,均衡飲食,少吃多餐,每餐不宜過飽。 定期食用堅果,如腰果、榛子、胡桃、杏仁、核桃可降低腸癌復發率。 結直腸癌術后護理建議 腸癌術后7-10天完成拆線。老年患者或有某些并發癥的患者拆線時間可以適當延長,拆線后一定注意傷口的清潔衛生,避免感染。 拆線后,傷口愈合期間要繼續覆蓋敷料、腹帶打緊,直至手術切口完全愈合,約需半個月時間。 術后至少10天后,方可拆除拉皮器,應盡量保持傷口清潔干燥,減少出汗。可以淋浴,但不可以搓揉傷口。 術后傷口周圍有麻木感是正常現象,過段時間就會消失。 傷口出現滲液為正常現象,量少可局部消毒,更換表面的敷料。但如果滲液量大,發生嚴重紅腫痛時,應及時聯系醫生,進行傷口的處理。 手術切口快要長好時,會有發癢的感覺,俗稱“長肉”,這時要避免抓撓,不可沾水,避免感染 傷口超出愈合期,還是沒有長好,需要找專業的外科醫生來處理,及時換藥,清理傷口,抗感染治療,同時要注意控制血糖、加強營養。 肛門傷口一般需要一個月時間愈合,愈合后可以緩慢練習下蹲動作,每次3-5分鐘,上下午各一次。 如果傷口愈合良好,拆線后7-14天就可以洗澡了,可以使用沐浴液或香皂,但要避開傷口。 定期復查 據統計,在我國腸癌術后復發轉移率高達50%,其中有超過90%的復發轉移發生在術后2-3年,5年以后復發率較低。所以,手術并非一勞永逸,術后一定要堅持定期復查。 腸癌患者術后3年內最容易發生復發,這期間,患者的復查次數應相對頻繁些;3年后,復查間隔可以適當延長。 一般來說,術后1年內每3個月復查一次;第2-3年每半年復查一次;第4-5年,每年查一次。具體復查時間還需要找到自己的主治醫生確定。 復查時,需要檢查的項目包括, 血液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腫瘤標記物(CEA等); 影像學檢查:腹盆腔B超、胸片 結腸鏡檢查:術后3個月進行,確定手術吻合口愈合情況,觀察其他部位息肉情況 腸癌術后復發該如何治療 二次手術 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復發,最理想的辦法就是切除復發病灶,達到根治的目的。首先要看能否進行二次手術切除,如果符合手術標準,可以進行手術切除腫瘤。 如果是多發病灶,侵襲面積比較大或者遠處轉移,若再手術容易發生危險,在手術獲益也不敢保證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其他治療手段。 結合免疫治療 結直腸癌患者手術之后,為防止復發,可以結合免疫療法提高自身免疫系統抗擊癌細胞的能力。 免疫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后新開發的癌癥的第四種治療手段,屬于全身治療的一種,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令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 免疫治療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提高免疫細胞攻擊癌細胞能力的免疫增強療法,另一類是解除癌細胞逃逸后,令原有免疫攻擊癌細胞的方法。至今有形形色色的活化體內免疫功能的治療方法,但是其治療效果及副作用的相關科學根據也參差不齊。 現在的癌癥免疫治療,正在采取多種免疫治療方法復合,或者與三大標準療法相結合的辦法,以期待更好的療效。 結合自身情況科學規范治療 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治療腫瘤的方法也越來越多,并且越來越精準、有效!目前癌癥腫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這幾種:手術、放療和化療和靶向治療,另外,免疫治療橫空出世,免疫治療PD-1已經被美國FDA批準用于實體瘤的治療,日本開展的細胞免疫治療也出現了許多成功的案例。癌癥患者的未來還是無限可能的。 國際腫瘤專家介紹,醫學界現已對細胞微環境誘發疾病這一理論非常認可,因此只要復原細胞微環境、修復增強免疫系統、消除致病因子、調控疾病細胞的功能就能治療疾病。而從治療方式的選擇來看,手術、放療是局部治療手段,適合早中期患者的治療,而化療和免疫治療對于晚期腫瘤患者的治療至關重要。一般認為,化療可使30%-40%的晚期患者疾病緩解,60%-70%的患者腫瘤生長得到控制,并緩解癌癥引起的多種癥狀。 當腫瘤發展到晚期時,藥物治療是主要手段之一。規范化療可幫助患者獲得更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精準的靶向藥治療副作用小,對于有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來說治療效果極佳;而新興的免疫治療更是帶給了患者更多的希望! 患者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醫生的建議,進行規范化治療,珍惜自己的身體;如果腫瘤患者想要使用靶向藥物或化療,建議要先使用免疫治療等增強免疫力的方式將細胞微環境重塑到健康狀態,恢復機體代謝系統,如此才能更好的復原身體,對治療起到積極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