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癌檢查多是晚期?醫生忠告:這4種小病要及時治療,不能拖大腸癌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卻有著早期發現率很低的特點,因為很多人在腹部出現了不適癥狀之后都沒有引起重視; 尤其是患了以下幾種腸道疾病之后,患者沒有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病情進一步加重之后使腸道黏膜的細胞發生惡變,大腸癌因此出現,使人的生命受到嚴重的威脅。 那哪些腸道疾病容易引起大腸癌? 一、結、直腸息肉。患了結、直腸息肉的人平時若是沒有積極地治療疾病,病情進一步發展就非常容易引起結、直腸癌。 因為結、直腸和大腸相通,所以這些部位出現了病變之后也容易影響到大腸的健康,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二、克羅恩病。克羅恩病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患者主要會出現腹痛、腹瀉的癥狀,在短時間內容易變得消瘦。 患了該病之后,患者需要及時接受藥物治療,使疼痛和腹瀉的癥狀得以改善,如果病情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大腸細胞就容易出現病變,大大地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三、潰瘍性結腸炎。根據數據統計,患過結腸炎或者潰瘍性結腸炎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患上大腸癌,其概率大概高八十倍。 所以任何人患上了結腸炎或者潰瘍性結腸炎之后,都應該及時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盡量讓炎癥消除,使腸道恢復健康才可以避免大腸癌的發生。 四、大腸息肉。在臨床上,大腸息肉被分為大腸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增生性息肉三種,無論是哪一種息肉,患者都應該及時到醫院通過手術將其切除; 這樣才可以避免息肉發生惡變。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發生惡變的幾率要比其他疾病高上許多倍。 很多人對于大腸腺瘤都不是特別了解,這是大腸部位出現的腺瘤性息肉,算是一種良性腫瘤。 腺瘤性息肉經常發生在40歲以后的人群,若是患者在發現病情之后通過手術將其切除,它也非常容易復發,而且很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大腸癌。 根據數據統計,大腸腺瘤的發病率和大腸癌相差甚少,患了單個大腸腺瘤的人出現大腸癌的風險要比正常人高五倍左右,而出現多個大腸腺瘤的人要比單個大腸腺瘤的人多1倍左右。 所以想要讓自己遠離大腸癌、更加長壽的人平時被確診患了以上四種疾病中的任意一種,都應該及時接受正規、有效的治療,這樣才可以使腸道的情況有所改善,使腸道黏膜保持正常,避免其發生惡變。 除了積極地接受治療,大家平時還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平時不吃過于辛辣、刺激、干硬的食物,要多吃一些口味清淡、容易消化、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也要養成經常喝水的習慣使腸胃得以滋潤,軟化大便,預防便秘,有屁或者大便的時候也要及時排出,不要長時間憋著,這樣才可以讓腸道的環境保持在健康的狀態,使腸道疾病的發生率降低,讓人更加長壽和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