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員印小天在社交平臺上悲痛發文:爸爸,一路走好!透露自己父親已經去世。
早在4月,印小天曾轉發“仿生納米藥物癌癥治療獲突破”的新聞,滿懷期望地詢問:“我爸直腸癌晚期,能得到幫助嗎?”但不幸地是,僅僅只過了一個月,父親就匆匆離去。
面對又一次被癌癥奪走生命的事件,網友們紛紛表達安慰,同時再次對癌癥、對結直腸癌產生熱議。
怎樣才能早點發現得了結直腸癌?
如何才能預防呢?
四川省腫瘤醫院腫瘤篩查中心余薇副主任醫師為您解答!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就是指發生于結腸和直腸的癌癥,是一種統稱。
它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全球惡性腫瘤中居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二位。
近年來,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更是逐年增高,并且趨于年輕化。

1、結直腸癌家族史,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群風險的大約1.7-2倍。
2、炎癥性腸病,結直腸癌發病風險為普通人群的1.7-2.4倍。
3、紅肉和加工肉類,增加患結直腸癌的風險。
4、患有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人群,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幅度大約為40%。
5、肥胖,BMI每增加5kg/㎡,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5%,腰圍每增加10 cm,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2%。
6、吸煙,吸煙量每增加10支/日,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約8%。
7、大量飲酒,增加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日飲酒量每增加10 g,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7%。
直腸癌發生沒有“早期警報”!
因為早期結直腸癌往往無明顯癥狀或者癥狀完全不明顯,
讓人無法察覺。
等出現癥狀再就醫,也許已經晚了一步。
比如:①排便習慣改變;②大便性狀改變(變細、血便、黏液便等);③腹痛或其他腹部不適;④腹部腫塊;⑤腸梗阻;⑥貧血及全身癥狀,如消瘦、乏力、低熱。這些癥狀是病情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出現的,已并非早期。
結直腸癌從正常到癌變往往要經歷5~10年時間,如果能夠在早期發現并治療,就能防止結直腸癌發生。因此:
早期篩查才是最有效的預防手段之一。
哪些人需要腸道篩查?
什么時候開始篩查?
如何篩查呢?
年紀輕輕的,有必要做腸鏡嗎?
沒覺得任何不舒服,也要做腸鏡嗎?
一般來說,年齡在40-74歲的居民都屬于結直腸癌的篩查人群。即使沒有明顯不適或異常,也建議50歲以上人群去做一次腸鏡,根據結果再決定后續的檢查頻率。
2018年美國癌癥協會將一般風險人群的篩查起始年齡降低到45歲。
不具有以下風險因素者,可被定義為“一般風險人群”:
(A)一級親屬具有結直腸癌病史;
(B)有結直腸癌病史;
(C)有腸道腺瘤病史;
(D)患有8~10年長期不愈的炎性腸病;
(E)糞便潛血試驗陽性。
在中國,人群結直腸癌發病率自40歲開始上升,并在50歲起呈現顯著上升趨勢。考慮到我國實際國情,建議4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風險評估。
注: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高危人群(3-6分):可直接行結腸鏡檢查。
中低危人群(0-2分):可考慮糞便免疫化學檢驗(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FIT)。
低危人群并不代表一定沒有患癌風險,可根據自身情況向醫生咨詢,主動選擇做結腸鏡檢查。
總的來說,“管住嘴、邁開腿”+合理膳食,是最容易接近也最有效的生活方式預防法。
① 飲食改善
減少能量攝入,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別是盡量少吃煎烤后的肉類,有助于少大腸癌的發生;盡量多攝入蔬菜、水果、纖維素。
② 生活方式的改變
加強身體鍛煉。控制體重,避免超重、肥胖;減少吸煙、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