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年腸鏡沒事,今年就查出結腸癌!腸鏡究竟多久做一次保險?隨著早診早治意識的提高,腸鏡檢查也成為大家的關注熱點,據說一次腸鏡就能保10年不得腸癌,事實果真如此嗎? 剛過完年,門診一位老人因為頻繁便血入院,完善檢查后發現竟是腸癌!家屬大惑不解地說,前年老人剛做了腸鏡都沒事的,前幾個月頻繁便血以為是痔瘡犯了,才沒有在意。不是說腸鏡做一次能保10年安全嗎?怎么前年沒事,今年就查出了腸癌? 這時,另一位病友也附和道,我也是,我才做了腸鏡5年,發現息肉還切除了,怎么還是得了腸癌呢?什么管保10年,都是忽悠人的! 不是做一次腸鏡能保10年健康嗎?這兩位患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到底腸鏡多久做一次保險呢? 為啥說做一次腸鏡能保10年健康? 一般認為,95%的大腸癌是一步步從大腸息肉(腺瘤性)演變而來的,其大致生長過程如下: 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高級別上皮內瘤變→早期腺癌→晚期腺癌 這個過程很漫長,至少需要10年,甚至20、30年,根據個體差異有所不同。也就是說腸癌的前身是腸息肉,那么,切掉腸息肉就等于拆除了定時炸彈,把它扼殺在萌芽狀態。 近期,《內科學年鑒》上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對于非高危人群,一次陰性的結腸鏡檢查結果,與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降低有關,持續時間長達17.4年,但只有高質量的腸鏡檢查才會產生這種“深刻和穩定”的作用。 這項納入16.5萬人的研究成果表明,目前推薦的結腸鏡篩查10年間隔是安全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也曾經說過:“如果你超過45歲還沒做腸鏡的話,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腸鏡,做一次腸鏡管你五年、十年沒問題,你不會得結直腸癌。” 看明白沒,做一次腸鏡保10年平安有兩個前提, 其一、高質量的腸鏡,這包括腸道準備、醫師的素質和經驗、設備情況等,也就是說這次腸鏡要保證不被漏診; 其二,針對的是非高危人群,也就是說沒有息肉或只有良性息肉、未發現腺瘤的非高危人群。因為對于新長出來可以致癌的腺瘤性息肉,它從腺瘤到癌變一般需要5-10年,就是說,首次腸鏡沒問題,10年后一般也沒有大問題。 為何這兩位患者腸鏡后短時間查出癌? 患者一 患者一是位67歲的老年男性,在66歲時進行了第1次腸鏡檢查,當時未發現明顯異常,但是不到1年多的時間,患者確診了右側結腸癌。 國外一項研究證實,在接受健康檢查的患者中,約有6%的患者在腸鏡檢查3到5年內被診斷出患有大腸癌。這些癌癥在結腸鏡檢查期間可能被忽略或者在結腸鏡檢查之后迅速發展。 研究發現這部分人群有以下幾大特點: 其一、更多發生在65歲以上人群,有大腸癌家族史以及以前發現息肉的患者中; 其二、被遺漏的腸癌一般都發生在結腸的右側。這是因為結腸右側的癌癥通常在生物學上不同于結腸其他部位的癌癥,這是由于息肉的類型不同所致。這些類型的息肉呈扁平狀且生長較快,這可以解釋為什么在結腸鏡檢查時常看不到它們以及即使沒有息肉也可能發展為癌癥。 因此,專家建議,一般人群中40歲及以上人群開始第一次腸鏡檢查,然后每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以篩查大腸癌,高危人群則應每5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另外,患者和醫生均需要認識到結腸鏡檢查的局限性,進而改善結腸鏡檢查的使用和檢測息肉的能力。 患者二 患者二是在2015年春做的腸鏡,發現有4枚0.3-0.8 cm大小不等的息肉,病理顯示,部分是絨毛狀管狀腺瘤,在內鏡下進行了切除。醫生告誡他,這是很容易癌變的息肉,個頭還比較大,還很容易復發,必須定期復查。 可是,這位患者切除后,把醫生的話當成了耳旁風,四年沒再復查一次,直到感覺不舒服才來檢查,誰知道竟然已經癌變了,好在還是早癌,病理顯示是高級別上皮內瘤變(黏膜內癌),通過腸鏡就可以切除。 因此,腸鏡檢查也不是一勞永逸。再次強調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腺瘤性息肉容易復發,或者說再長出新的來; 第二,萬一首次切除不徹底,留有殘基,可能還會死灰復燃; 第三、腸道結構復雜,有很多褶皺,某些小的可能會被遮擋; 第四,因為腸鏡檢查要充氣,腸腔拉伸后,一些小的息肉會被拉的扁平,而不易發現; 第五,并非每個人的腸道準備都很干凈、很理想,不合格的清腸,糞便可能會正好遮擋了那個壞蛋。 所以,只有高質量的腸鏡檢查才能確保10年平安。還有,雖然說腺瘤癌變需要5-15年,這只是個大數據,但個別人也會發展得很快,甚至三五年就會癌變。所以,一旦檢查出來是腸腺瘤性息肉,一定要記得按醫生說的頻度去復查。 到底應該間隔多久做一次腸鏡? 不同的人群,腸鏡檢查的間隔是不一樣的。 臨床上通常根據結腸鏡病理檢查結果、切除完整性、腸道準備、健康狀況、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來決定復查時間; 1、如果沒有長東西,或者是炎性息肉,也沒有其他異常,可以5-10年再做下一次; 2、對于低中風險息肉(非腺瘤性息肉、低風險腺瘤),切除術后復查時間建議在1~3年內;單發息肉切除、病理證明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復發,之后可以改為每5-10年查一次。 3、對有下列情況時建議短期在3~6月內復查一次腸鏡 (1)腸道準備欠佳,影響檢查視野者; (2)因各種原因上次未能完成全結腸檢查者; (3)一次切除息肉總數超過10個者; (5)大于1 cm的廣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 (6)大于1 cm絨毛息肉伴重度異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變未達黏膜下層或超過黏膜不層不愿追加手術切除者。 (8)如果曾經有結腸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應該加大復查頻度,比如45歲后,一年一次。 (9)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需要在10至12歲左右開始篩查大腸癌,每年做腸鏡檢查,記錄息肉的數目,大小,及早的切除息肉。 (10)炎癥性腸病:建議在患病8年后開始結腸鏡檢查,每1-3年一次。 (11)大腸癌術后的患者:大腸癌術后一年之內,必須要做1~2次腸鏡檢查。隨后應根據檢查結果,每3-5年進行1次大腸鏡檢查,或遵醫囑。 本文綜合整理自胃腸病、老杜說健康、消化醫生、好大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