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來信】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找回丟失的肛門我是黃主任唐山患者老趙的女兒,我父親今年76歲,是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很成功的患者。 保肛手術雖然很成功,但是我父親還是很苦惱,甚至在右側臨時造瘺口回納手術完成后,他后悔當初做保肛手術,還不如當時挖掉肛門,做永久造瘺口手術。 原因是因為他覺得原先的肛門找不到了,現在的肛門不是他自己的,肛門失去了控制大便的功能,大便很急,根本收不住,每天要上幾十次衛生間,不得不使用成人紙尿褲。 回想起原來一個年輕的病友,保肛后一年多了,始終無法控便的情形,他十分擔心自己會不會終生使用尿不濕。 昨晚我們一家人收看了黃金昶主任受邀安徽衛視《健康大問診》的節目:妙手銀針解“肛需”。看完節目,我感觸很深,所以碼字至深夜,十分想在黃主任公眾號中和大家分享。 因為關注黃主任公眾號的除了一些同行外,絕大多數是患者本人及家屬,都是天涯同命人,我希望我寫的這些東西,能夠給各位抗癌戰友更多的勇氣和希望,給做保肛手術的低位直腸癌患者們一些啟發,希望我們都能勇敢的去戰勝病魔,提高生活質量,也祝福所有的病友和家人平安健康。 我父親前兩天剛剛從北中醫三院出院,這次赴京住院,主要就是想解決回納手術后的控便問題。 父親是超低位直腸癌,腫瘤距離肛緣僅3厘米。黃主任和李睿大夫采取針灸的方法,化療沒做幾次,主要是火針圍刺,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吧,使得腫瘤縮小到離肛緣4厘米,而且變小、變軟。 去年5月,父親做了超低位保肛手術,聽主刀大夫說,那個腫瘤特別好剝離,手術刀輕輕一刮就下來了,切除的很干凈。當時掛了一個臨時造口,暫時停用了肛門功能。 我也開始成為父親的專屬護士,學會了換造口袋。父親也著實受了不少罪,畢竟皮膚上粘了那么久粘粘的造瘺袋(一開始沒反應,但時間久了,皮膚經常瘙癢,還有點造口疝)。但是這一切終歸是值得的。 因為疫情,回納手術推遲到今年8月份才做。 手術后,可能是肛門功能一年多沒有使用的緣故吧,雖然父親一直在練習縮肛,但是回納手術后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無法控制大便的情況。 一天跑幾十趟廁所,連晚上也不例外,只要一躺下就感覺有便意,到廁所卻只有一丁丁丁點兒。太折磨人了,七十多歲的老人,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身體吃不消啊。 我開始給他買成箱的成人紙尿褲和衛生巾,剛開始他根本不能出門。西醫說繼續鍛煉肛提肌,再等等看,可是見不到任何效果。 必須想辦法盡快解決控便問題,否則之前的保肛手術顯得沒有任何意義,反而增添了麻煩,大大降低了生活質量,原先的肛門只是個擺設。 所以我們來找黃主任,黃主任顯得很有信心,說可以通過針刺來治療。一個星期,李睿大夫每天給我父親進行針刺和艾灸治療,他十分欣喜的發現,拉稀跑廁所的次數少了,癥狀有所緩解了,好像能控制住一點了。 我知道這個肛門功能恢復肯定需要時間,但之前完全看不到希望。而現在他感覺自己原先的肛門又慢慢地回來了,我也相信父親會很快好起來的,也讓我再次見證了中醫的奇跡。 昨天晚上我全程聽了黃主任在安徽臺的直播節目,才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一直覺得黃主任是真正的大醫,因為他能把病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比如這個控便,對于西醫來說,只能說吃點藥吧,鍛煉吧,可能慢慢會緩解的,還是需要很長、很長時間去恢復。只有患者和家屬知道是什么樣的痛苦和折磨,卻無能為力。 這時候,我們的中醫出手了,幾枚小小銀針加上艾灸,一個星期,就讓患者減輕了癥狀,看到了希望,重拾了信心。 通過父親的病,我真的是全方位的同時接觸了西醫和中醫,深切的感覺到雙方各有所長。而黃家軍團隊,是我見過真正將中西醫優勢互補結合的團隊,因為這個團隊給出的方案,是先從患者感受出發的。 相關知識 直腸前切除術后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