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痔瘡跟腸癌有什么關系?當心!痔瘡久不愈,或惹來4個問題任先生今年25歲,被痔瘡問題困擾了一年多。起初,只是上廁所的時間變長,需要蹲很久才能成功大便,后來,任先生肛門處出現了個小肉球,排便的時候會有脹痛感,但可以動手把肉球塞回去,疼痛也能夠緩解。 所以,任先生一直也沒有重視痔瘡的問題,直到最近因為出差,控制不住吃了很多辛辣刺激的食物,出現了反復便血的情況,他才匆匆趕到醫院就診。 然而醫生檢查后,卻告訴任先生,痔瘡已經發展到了重度的程度,常規治療效果不大,可能需要手術治療。 任先生沒有想到,一個小小的痔瘡,竟然把自己送上了手術臺。 一、“十人九痔”,痔瘡多與壞習慣有關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是位于肛門和直腸處的靜脈腫脹。根據發生部位的不同,痔瘡可以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痔瘡很常見,主要與現代人的生活習慣不良,比如久坐不動、經常熬夜、飲食不良等有關。據統計,有癥狀的痔瘡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4.4%。再加上痔瘡長在肛門附近,肛門又每天排便,很難保持清潔,所以發病率一直高居不下。 不過,你知道嗎?痔瘡竟然與血型有關?窃谟改c病學會官方期刊《Gut》上的一項研究發現,O型血的人可能更容易長痔瘡。 該項研究由西班牙胃腸道遺傳學研究所和德國基爾大學的研究團隊共同完成,他們整合分析了218,920個痔瘡患者和725,213個正常歐洲人的數據,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對痔瘡的遺傳性展開了研究。 結果發現,遺傳因素對痔瘡的影響只占5%,非遺傳因素對痔瘡的影響占95%。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O型血的人似乎更容易長痔瘡。 當然,除了遺傳、血型等因素,主要與痔瘡有關的還是生活習慣。喜歡吃辣、飲酒的人,肛管局部的血管容易擴張,產生炎癥,從而增加痔瘡的發生風險。長期久坐不動、久站不動的人,由于經常保持一個姿勢,血液回流慢,肛門附近容易淤血,也容易長痔瘡。經常腹瀉和便秘的人,痔瘡發生率也會比較高。 二、小痔瘡,或引發大問題 由于痔瘡太常見了,以至于很多人都忽視了治療痔瘡的重要性。有人問:痔瘡久治不愈,會發展成腸癌嗎? 痔瘡會引起疼痛、流血、流膿,但是一般來說,痔瘡不會發展成腸癌。因為痔瘡屬于直腸靜脈血管擴張形成的靜脈曲張團,是良性瘤。腸癌是基因突變,細胞過度增生造成的,痔瘡和腸癌兩者沒有必然的聯系。但是,如果痔瘡久治不愈的話,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比如: 1、引發其他肛腸疾病 痔瘡發生時,會不斷分泌炎性物質,導致肛門周圍的皮膚發生濕疹,引起瘙癢、潰爛。如果內痔脫出,形成嵌頓,還會增加壞死、感染風險,甚至會造成肛周膿腫、肛瘺。 2、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痔瘡比較嚴重的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可能會因為長痔瘡增加心理負擔,逃避上廁所,習慣性憋便,引起便秘。便秘的時候,排便就要屏氣用力,使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容易導致腦血管破裂,誘發腦出血、腦栓塞、心絞痛等心腦血管疾病。 3、或影響胎兒發育 孕婦也屬于痔瘡的高發人群,孕期隨著胎兒的生長,子宮會不斷擠壓盆腔,減緩下身血液回流的速度,壓迫肛門附近的靜脈,導致腫脹膨大。同時,孕婦多容易便秘,肛門附近的靜脈壓力會很大,容易加劇痔瘡。孕婦長了痔瘡要積極調理,以免導致貧血,引起頭暈、氣短、乏力,不利于胎兒的生長。 4、引發婦科疾病 女性的陰道緊鄰肛門,肛門不斷分泌炎性物質,很有可能會污染陰道,導致陰道口感染,增加婦科疾病的發生風險。 三、有痔瘡,別拖著,二度以上需手術 痔瘡是否需要手術,要看情況。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肛腸診療中心主任陳朝文解釋,痔瘡一般分為四度:
對于痔瘡的治療,如果是突發性的、輕微的痔瘡,與作息不規律、飲食不節制等生活習慣有關,只有少量出血,沒有脫出,可以暫時觀察,同時調整生活習慣,改善飲食、多飲水、保證充足的睡眠、適度運動等,基本可以自行緩解。 如果是二度以上的痔瘡,痔瘡常會脫出肛門,其長期不能緩解的情況下,一般需要通過手術治療。雖然術后也有復發的可能,概率在5%-10%左右,但可以有效緩解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如果有較為嚴重的痔瘡情況,建議還是及時尋求專業幫助,積極治療,不要一拖再拖,加重病情。 四、預防痔瘡,一個動作建議每天都做 生活中想要預防痔瘡,離不開生活習慣的調整,如少吃高脂肪食物、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不要憋便,排便時不要玩手機或看報紙,盡量將排便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以內;學會控制和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悅,少發脾氣;不要熬夜,早睡早起,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等。 另外,每天做兩次提肛運動,可以有規律地收縮和放松肛門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環,避免肛門周圍淤血,預防痔瘡。具體做法如下: 保持站姿、坐姿、躺姿均可,全身放松,用力夾緊大腿,吸氣的同時向上提拉肛門,然后屏氣幾秒鐘,接著呼氣,放松肛門。肛門一提一松為一次,建議早晚各做一組,一組30-50次。 總結:小小的痔瘡,也有可能引發大問題。痔瘡的發生,主要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因此,預防痔瘡,我們一定要戒掉不良習慣,健康飲食、適度運動、規律作息等。一旦發生痔瘡,輕微的可自行調理,嚴重的要及時就醫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