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DNA的MRD監測是目前早中期腫瘤精準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該技術相比于傳統的影像學和腫瘤標志物檢測具有高靈敏度、便捷、低風險等優勢,但目前仍缺少大型臨床研究的驗證證據。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徐瑞華教授團隊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三軍教授團隊、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丁克峰教授團隊開展了一項前瞻性多中心隊列研究(NCT03312374),采用世和基因ctDNA液體活檢技術,動態評估早中期腸癌術后MRD狀態,探究MRD狀態在腸癌復發風險分層和復發監測中的價值,最新研究成果發表于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logy(IF=11.06,實時影響因子17)雜志。
本研究共入組276例臨床分期II/III期的腸癌患者,其中240例接受根治性手術治療并納入研究。收集入組患者手術組織樣本、術前一周內、術后3-7天及術后6-24個月動態血漿樣本(每三月采血),所有樣本使用世和基因公司自主研發NGS液體活檢技術進行檢測。
①、國內首個腸癌ctDNA MRD多中心前瞻性大型隊列研究,樣本量大,隨訪時間長
本研究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三家國內一流研究中心協同世和基因聯合完成。從2017年到2020年共計入組276例早中期腸癌術后患者,并進行了完整的隨訪跟蹤,中位隨訪時間超兩年(27.3個月),共采集2000余份樣本。
②、研究設計完善,執行扎實,成果顯著,被領域廣泛重視,發表期刊實時IF達17分
本研究為目前腸癌MRD領域已發表樣本量最大的臨床研究,并創新性的首次納入術后3-7天采血點。結果證明,術后3-7天ctDNA MRD陽性是可以預測腸癌復發的獨立指標。
③、打破早中期腸癌復發模型中常規影像學技術的預測瓶頸,具有重大臨床意義
采用世和基因超高靈敏度液體活檢技術證實了ctDNA MRD在腸癌術后復發風險監測方向的重要應用價值,可為早中期腸癌精準醫療提供有效指導。基于ctDNA MRD指導下的精準輔助治療,可以更好實現病人風險分層,及時調整治療方案,該策略未來將很有可能改寫現行指南標準。
◆ 術后3-7天ctDNA MRD獨立預示顯著復發風險
收集240例腸癌患者術后3-7天血漿樣本并進行超高靈敏度NGS液體活檢。其中20例術后血ctDNA MRD陽性的患者,復發風險顯著高于陰性患者,HR達10.98(圖a)。
◆ 輔助治療后ctDNA MRD預示顯著復發風險
收集137例患者經輔助治療后的血漿樣本并進行超高靈敏度NGS液體活檢。其中12例輔助治療后ctDNA MRD陽性的患者,復發風險顯著高于陰性患者,HR達12.76(圖b)。
◆ ctDNA動態監測早于影像學5.01月提示腫瘤復發
后續ctDNA多點動態監測結果顯示,動態監測過程中評估為ctDNA MRD陽性患者,復發風險顯著高于陰性患者,HR高達32.02(圖c)。此外,ctDNA動態監測相比于影像學檢測能夠更早提示腫瘤復發,中位提前時間為5.01個月(圖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