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性腫瘤(大腸癌|乳腺癌)篩查與預防指南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癌癥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每年新增患癌病例將增至1900萬,到2030年將增至2200萬,到2035年將增至2400萬。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策略以來,癌癥的篩查和早診早治,已被公認為癌癥防控措施。 據我國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死亡約233.8萬人。平均每天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癥,每分鐘有7.5個人被確診為癌癥。 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發布了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這是自2018年首次發布以來更新發布的第三版《推薦》。相比于2019年版本,2020版《推薦》新增了惡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卵巢癌、骨腫瘤、軟組織肉瘤、白血病等6個瘤種,覆蓋了20種常見惡性腫瘤的高危人群、篩查及預防建議。 我們選擇2-3中,先為大家做一定分享。 大腸癌 高危對象: 1. 45 歲以上無癥狀人群; 2. 40 歲以上有兩周肛腸癥狀(指有以下任意癥狀持續兩周以上:大便習慣改變(便秘、腹瀉等);大便形狀改變(大便變細);大便性質改變(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 長期患有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 4. 大腸癌手術后的人群; 5. 大腸腺瘤治療后的人群; 6. 有大腸癌家族史的直系親屬; 7. 診斷為遺傳性大腸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HNPCC))患者的直系親屬,年齡超過 20 歲。 篩查建議: 1. 符合1~5的“一般人群”篩查: (1) 大腸癌篩查從 45 歲開始,無論男女,每年 1 次大便隱血(FOBT)檢測 ,每 10 年 1 次腸鏡檢查,直到 75 歲; (2) 76~85 歲,體健者、預期壽命在 10 年以上者,可繼續維持篩查; (3) 85 歲以上,不推薦繼續篩查。 預防建議: 1. 運動可減少腫瘤發生,堅持體育鍛煉,避免肥胖; 2. 健康膳食,增加粗纖維、新鮮水果攝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飲食; 3. 戒煙,避免其對消化道的長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乳腺癌 高危對象: 1. 既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的患者。 2. 既往 30 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 3. 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1) 家族中有乳腺癌者,發病年齡在 45 歲前; (2) 家族中有 2 人患乳腺癌患者(1 人雙側或 2 個單側),發病年齡在45~50 歲; (3) 家族中有 2 人或 2 人以上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患者; (4) 家族中有男性乳腺癌患者; (5) 曾患有乳腺癌、或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者。 篩查建議: 1. 一般婦女 (1) 40 歲之前不推薦篩查; (2) 40 歲開始篩查,推薦每 1~2 年進行 1 次乳腺 X 線檢查; (3) 70 歲以上,體健者、預期壽命 10 年以上者均建議維持篩查,每 1~2年 1 次乳腺 X 線檢查。 2. 乳腺癌高危人群 (1) 推薦 40 歲或更早開展乳腺癌篩查; (2) 每年 1 次乳腺 x 線檢查; (3) 每 6~12 個月 1 次乳腺超聲檢查; (4) 每 6~12 個月 1 次乳腺檢查; (5) 必要時每年 1 次乳腺增強核磁共振 MRI 檢查。 預防建議: 1. 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遠離煙酒,合理營養,保持健康體重,堅持鍛煉; 2. 適時生育,母乳喂養; 3. 參加乳腺篩查,定期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