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口也能長“疝”?造口術后多留意!相信經常看一些醫學健康類科普的人們對“疝”不會陌生。 “疝”就是身體內某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離開了正常的解剖位置,通過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孔隙進入其他部位。我們經常聽說“腹股溝疝”,但你可能不知道,造口手術后的造口也能發生“造口旁疝”。 1.什么是“造口旁疝”? 造口就是發生消化系統疾病后,為了減輕梗阻,保護遠端腸管的吻合或損傷,促進腸道的痊愈,甚至挽救患者的生命,將腸管的一端引出到體表形成一個開口。比如直腸癌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醫生會手術切除直腸、肛管,然后在患者的腹部左側或者右側開一個口,大便就通過該造口不自主地排出體外。 造口旁疝則是腹部各類腸造口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指由于各種原因使小腸或者結腸經造口側方脫出所致。其主要表現是造口旁出現可復性包塊,站立和用力后增大,早期平臥后可以回納消失。隨著病程延長,造口旁疝會逐步變大,患者可能出現腹部不適、腹痛、腹脹等表現,部分患者會發生腸管嵌頓或絞窄壞死,威脅患者生命。 2.為什么會發生造口旁疝呢? 造口旁疝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是造口造成的局部腹壁缺損。腹壁造口的孔洞大小很難完全精確做到大小正好,如果過小會造成造口狹窄、排便困難,嚴重者需要再次進行手術解除狹窄;而造口的孔洞稍大即可在造口旁形成小的孔隙,造口腸管的蠕動是持續存在的、而且對造口周圍組織有很強的沖擊力,時間久了就容易使造口旁原來的孔隙變大,從而導致造口旁疝的發生。 任何令腹壓增高的因素,如劇烈咳嗽、嘔吐、腹內腫瘤增長、妊娠等,都會促使造口旁疝的發生。 3.發生造口旁疝怎么治療? 一旦造口旁疝診斷明確,一定要進行手術治療! 造口旁疝手術方法有很多,包括:縫合修補、造口移位、開放或腹腔鏡補片修補以及Lap-re-Do修補手術。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胃腸外科微創手術讓造口旁疝的治療更加安全、便捷。目前臨床上最常使用的造口旁疝手術是腹腔鏡下造口旁疝修補術,只需在腹部打3-5個小孔,在腹腔鏡的監視下對造口進行修補。這種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術后疼痛輕、感染等并發癥少等優勢。 總之,造口旁疝一定要及時手術。如果不及時處理,任由造口旁疝發展,導致造口旁疝由輕度轉變成重度,甚至出現腸管的嵌頓絞窄,導致腸梗阻,腸壞死等情況。 4.造口手術后如何預防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的預防,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減少腹內壓。患者需要注意: 1 佩戴腹帶,先松后緊,以不影響呼吸為宜,定期隨診。 2 穿寬松的衣服,避免壓迫造口。 3 適當控制體重,合理飲食,加強腹肌鍛煉。 4 正確觀察造口排氣排便情況,警惕腸梗阻等情況發生。 5 避免增加腹部壓力,如咳嗽、大笑、重體力勞動等。 上一篇我是造口師下一篇帶你正確認識”造口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