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腸癌發展到晚期要多久?都說腸癌是最笨的癌癥,但它的發病率卻是在惡性腫瘤中排行第三。臨床上95%以上的散發性腸癌源于息肉瘤變,而從息肉發展為癌大約需要10-15年的時間,這給我們普查發現早期病變提供了機會。結直腸癌療效好的關鍵是在早期發現,早期腸癌(I期)術后五年生存率高達90.6%,腸癌II-III期也有72.2%,而晚期腸癌(IV期)僅14.7%。通過直觀的數據比對不難發現,預防腸癌關鍵在于如何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目前結直腸癌病因尚不明確,但已知可能與環境因素、生活方式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關,高脂肪、高蛋白的腌制品被認為是結直腸癌的危險因素,家族中有結直腸癌、結直腸息肉、腺瘤,炎癥性腸病的人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比普通人要高。就生活方式而言,在食物方面,發現紅肉的攝取與結直腸癌的發生呈正相關,攝入較多紅肉的50歲以上的人群十年內其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最高增加1.17%。對于肥胖的患者,研究也正是20-50歲體重每年增加1kg,其結腸癌發生的風險上升60%,因脂肪的堆積,在腸道中不易排出,長期積累會形成腸息肉,腸息肉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將其摘除,會有惡變成癌的風險。 早期腸癌從息肉到瘤變,最少有長達10年的時間讓我們去發現,但在中國中晚期結直腸癌患者診療現狀調查中發現,83%的結直腸癌患者首次確診便到了中晚期,44%的患者甚至還出現了肝、肺等部位的轉移,這也是腸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首次確診即晚期的原因除了缺乏早篩意識,更多的還是對檢查的恐懼,不管是年長者還是年輕人都會有一種“只要我不檢查,那就是健康的”心態,這是不可取的。 在早期腸癌階段,晚期腸癌之前,主動篩查與被動篩查有著天壤之別。主動篩查即定期檢查,能較及時的發現身體的異常,而被動篩查通常是機體出現了明顯異樣,才前往醫院就診。其實早期腸癌癥狀并不明顯,甚至容易與其他腸道疾病相混淆,當身體出現明顯癥狀時,往往病情已經發展到一定階段,這也是腸癌確診即晚期的原因之一。 結直腸癌是典型的“富貴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快節奏的生活、來自各方的壓力等都有可能增加腸癌發病風險,從預防層面講,預防結直腸癌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減輕腸胃負擔。除此之外還要警惕身體給我們發出的信號,定期檢查,預防腸癌關鍵在于“早”,早發現,早治療,把腸癌阻斷在早期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