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茂中54歲去世!職業不是腸癌的高風險因素你不一定知道葉茂中,但你一定看過他做的廣告。 地球人都知道、洗洗更健康、恒源祥,羊羊羊、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這些均膾炙人口的廣告語,都出自葉茂中之手。 而這位廣告大師卻在13日傳出因癌癥晚期去世,年僅54歲。
來源:葉茂中策劃 據紅星新聞報道,記者從葉茂中沖突營銷川渝地區負責人處獲悉,葉茂中在2019年春夏之際得知自己患上直腸癌,剛開始以為沒問題,但實際上已經是晚期了。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廣告人因為腸癌去世引發大面積關注了,創作出經典廣告口號“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廣告人朱家鼎,也在2007年因腸癌病逝,終年53歲。 相似的年齡,同樣的悲劇,很容易讓人對腸癌產生恐懼。事實上,腸癌是最好預防的癌癥。 腸癌完全可防可治 腸癌從癌前病變發展成癌需要5-10年的時間,只要在癌前病變階段發現,治愈率幾乎達到100%。 53歲的陳叔叔就因為發現癌前病變(息肉、腺瘤),避免了腸癌的發生。 “本來我覺得沒必要,自己能吃能睡,不痛不癢,做檢查不是浪費了嗎? 沒想到做了是陽性的結果,去陜西省人民醫院腸鏡一查,就看到腸道里長了個1.5cmX2cm大的息肉,病理出來是管狀腺瘤。 醫生說「如果等到自己發現的話,可能到后期就癌變了。」” 圖片來源:用戶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丁克峰教授表示:“如果是在癌前病變階段發現,只需要在腸鏡下切除息肉或腺瘤,治愈率100%,而且費用非常低,幾百塊錢或一兩千塊錢就能根除病灶,避免癌變發生。”。 他補充說,哪怕已經是腸癌,只要在早期發現,“通過腹腔鏡微創手術就能治療,早期腸癌治愈率在90%甚至95%以上,只需要支付手術費用,基本不需要化療。一般來說,患者當天就能下地,5-6天就能出院,2周以后就能正常生活,如果患者沒有告訴朋友或者親戚,別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得過這個病。” “即使是患者的病理分期達到Ⅲ期,如積極治療隨訪,五年生存率仍可達到60-70%。” 用戶林先生的母親查 出Ⅲ期 腸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上海結直腸腫瘤微創工程中心主任許劍民教授對其實施了腹腔鏡右半結腸根治術,“這是一個根治性手術,常規整塊切除右半結腸,并清掃區域淋巴結。我們采用的是腹腔鏡微創手術,將對病人的生活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職業不是腸癌的高危因素,年齡才是 有一些人在借此事感慨說:廣告行業太累了,是一個用生命換金錢的行業。 其實,沒有證據顯示職業是腸癌的高危因素,年齡才是腸癌重要的危險因素。 每一天,每個人體內都有無數細胞死亡,然后產生各種各樣新的細胞來替換。新細胞是靠細胞分裂不斷產生的。 每次細胞分裂,都需要完成整個細胞 DNA 的復制。而 DNA 的復制不是100% 準確的,每次復制,都肯定會出現一些錯誤,產生一些突變。某些隨機的突變可能就開啟了腫瘤的大門。 年齡越大,細胞分裂次數也就越多,癌癥發生風險也就越來越高。 美國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在被診斷為大腸癌的患者中,約有91%的人超過50歲。但是在我國,40歲以上人群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就已經開始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且男性患病風險高于女性。 所以,不要把所有設計師、廣告人、程序員、創業者的死都歸因于過勞死,并不是辛苦一點就會累死,躺平就一定能長命百歲。真相是,只要活得足夠長,每個人都會得癌癥,癌癥是長壽必須付出的代價。 我們要做的不是擔憂某個行業或者害怕勤奮,而是認認真真進行科學預防。 對待腸癌的三條建議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預防35%的腸癌。 雖然不能完全規避癌癥,我們依然應該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均衡,規律運動。因為保護免疫系統,減少慢性感染,仍然可以預防大約40%左右的癌癥,預防35%的腸癌。 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中明確指出,愛吃紅肉和加工肉、大量飲酒、抽煙、肥胖,都是腸癌的高風險因素;而多吃菜、多運動,才能預防腸癌。 2.定期進行疾病篩查,預防53%的腸癌。 不是每個人都有癌癥,但是每個人一定有癌癥之前的病變。 發現這些早期問題,及時治療,就可以避免這些良性的病變進一步發展成為惡性的癌癥。 前面提到的陳叔叔就是 無癥狀的普通人,去做腸鏡,結果發現是管狀腺瘤,這是一種癌前病變,長期發展就可以變成癌癥,但只要腸鏡下切除,結直腸癌發病率比預期的減少了85%。 3.接受科學治療,能預防12%的腸癌。 哪怕得了腸癌,也不要喪失治療的信心。因為Ⅰ期或Ⅱ期的腸癌,也可以經過手術治療,Ⅰ期術后五年生存率在90%以上,Ⅱ期5年生存率在80%以上,效果也不錯。 哪怕到了Ⅲ期,和林先生的母親一樣,按照國內外指南規范,積極治療隨訪,五年生存率仍可達到60-70%。 只要別拖到最后一刻,我們都是有希望戰勝腸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