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9成大腸癌源于息肉癌變?要想遠離大腸癌,體檢時別漏了這3項不知從何時起,大腸癌開始慢慢被更多人所關注。 主要是近幾年,但近年來肛腸疾病卻越來越多見,痔瘡、濕疹、肛裂、肛瘺......當然,還有最為嚴重的肛腸疾病,那就是大腸癌。 據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統計數據顯示,結直腸癌發病率已成為全球惡性腫瘤第三名,其死亡人數更是達到第二位。 近幾年,我國結直腸癌每年新增病例達到60萬,而且患者年齡還越來越低。 比起其他癌癥,結直腸癌早期其實很簡單 事實上,80%~90%的腸癌是由“息肉惡變”產生的,從息肉到癌癥,整個過程很漫長,至少需要達到10年。若能在此時能夠及時排查,能夠大大降低癌變。 近日,據媒體報道,江蘇省第二中醫院發明的檢測盒試劑,大大提高了早期大腸癌的發現率以及治愈率。 針對大腸癌,醫學上還有哪些方法呢? 想要避免患癌癥,就應該在癌癥的最早期就發現它的蹤跡,并且對它進行“攔截”,這樣才能把它扼殺在搖籃之中。 針對大腸癌有什么有效的方法,能夠在早期就發現它的蹤跡呢? 一、肛門指檢 肛門指檢是發現各種肛門疾病最簡便、有效的方法,由醫生用一個指頭戴手套后伸進患者肛門,評估患者的括約肌、肛管、直腸等部位的狀態,有無壓痛、包塊、狹窄等。 如果腫瘤體積較大,還可以直接觸摸到腫瘤瘤體。肛門指檢是一項極其簡便有效的檢查方法。 但部分患者因為存在疑慮或者不適,從而對其非常排斥,這是不對的,這種檢查十分方便快捷,應該在每年體檢時同時進行,是發現結直腸癌的簡便方法。 二、結腸鏡 結腸鏡是發現腸道內息肉、腫瘤等疾病的“金標準”,其可以在檢查時就進行取活檢,也可以在檢查同時進行息肉電凝治療等,被廣泛用于各種腸道疾病的篩查中。 某些息肉尤其是異常增生息肉,在受到炎癥刺激時,容易癌變,因此需要早期發現并切除,患有長期便秘、腹瀉、便中帶血的患者應該定期復查,如果發現有息肉等癌前病變,應該及時處理,避免后期出現腫瘤。 三、腫瘤標志物檢查 如今,腫瘤標志物已經廣泛用于各種惡性腫瘤的篩查,因其精確性、動態性等因素,已經被臨床治療和癌癥篩查中。 用于篩查結直腸癌的腫瘤標志物為CEA(癌胚抗原)、CA-199(糖類抗原199)這兩種,癌胚抗原幾乎見于所有的惡性腫瘤,是一種糖類蛋白,腫瘤細胞增生活躍時分泌增多。 而CA199更具有對大腸癌進行評估的精確性,因為CA199主要由腸道內的腺上皮細胞分泌,當其數值超過正常值一倍,提示可能有惡性腫瘤細胞在增殖。 當其數值超過1000U/ml時,提示腫瘤細胞已經在腸道內發生了轉移,可能轉移到了腹膜、肝臟等部位。 大腸癌是可防可控的疾病,一定要在早期就進行“阻攔”。 如今科學日益發展,我們已經運用到多種檢測手段包括抽血、化驗、CT等,在癌癥篩查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堅持每年定期復查,并且觀察自身的癥狀。 如果消化道癥狀比如腹瀉、便血、加重,出現身體的消瘦,這更要引起我們的警惕。 雖說癌癥聽上去很可怕,但其實有1/3的癌癥可以預防,有1/3的癌癥可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 即便大腸癌來勢洶洶,但最起碼我們也能亮出我們家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