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一個!“腸癌當痔瘡”,拖了八個月——腸癌就那么像痔瘡嗎?雖然目前癌癥發病率很高,但是身體出現某些癥狀,很少有人往最壞的方面去想。 星期一門診病人不多,一中年男子進來說自己有痔瘡。什么情況?多久了?我問,大便有血,大概半年多了。血是淡紅還是鮮紅,有白白的粘液、或膿嗎? 我又問,血顏色不深,常有鼻涕一樣的東西。情況不太對勁吧? 指診發現距肛門口大約兩三公分直腸后壁有一腫物,質硬、推不動、觸及不到上緣,指套上有膿血。 直腸癌基本上就定了,預約腸鏡…... 基本情況 患者,男,53歲 主訴:大便不成形8個月,加重20日。 現病史:患者8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大便不成形癥狀,大便2-5次/日,為褐色不成形稀便,偶見鮮血便,否認粘液膿血便,未予重視及診療。20日前出現大便次數增多,約6次/日,量少,為褐色不成形稀便,偶伴鮮血便及粘液便,否認膿血便,伴腹脹。 不良嗜好:吸煙史30年,日均20支,現未戒煙;飲酒史6年,日均3兩白酒,現未戒酒 鏡下可見 檢查結論:結腸多發息肉、直腸癌 腸癌就那么像痔瘡嗎? 1 血 痔瘡和腸癌最多見癥狀都是出血,但還是有很多不一樣。 直腸癌是腫瘤自身潰爛、糞便摩擦導致的出血,在直腸內停留一段時間,顏色發黑,若潰爛部伴有感染則可能膿血便,或伴隨有鼻涕一樣的粘液。若結腸腫瘤出血,糞便顏色與血液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有關,時間越長越黑。 痔瘡出血,多為內痔,病變位于肛管,出血是糞便摩擦靜脈導致血管破裂,血直接排出,顏色鮮艷。有人大便時間較長,肛管松弛、血管破裂口無壓迫,或有滴血、噴血。 腸癌出血與飲食沒有關系,如吃了辛辣刺激、喝酒都不會引起出血的變化,而痔瘡出血多有一些飲食的誘因,辣椒吃多了痔瘡犯了。 腸癌出血初始間斷發生,血量不大,隨著腫瘤增大出血越來越重,持續出血,時間長。而痔瘡出血在注意飲食、大便,或一般治療后大多很快緩解,持續時間較短。 2 下墜感 結腸癌一般沒有下墜感,而中下段直腸癌有可能出現下墜感,和痔瘡一樣,都是占位所致,內痔是曲張的靜脈團、肛墊肥大,也是占位。 直腸癌下墜感可能少一些,與飲食刺激沒有關系,出現則一直存在,痔瘡下墜會隨飲食刺激而變化。 3 痔瘡一般不會有的癥狀 痔瘡和腸癌有本質上的區別,一些腸癌的癥狀痔瘡是不會有的。 直腸癌病人大便或許有固定一側的凹槽,腫瘤向腸腔內突起,它是固定不動的,必然會壓迫糞便形成凹槽,一直在一個位置。而痔瘡團塊柔軟,或許擠壓糞便變形,但不固定,也不是凹槽。 腸癌病人或有大便習慣的改變,腹瀉、或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發生,這是腫瘤刺激腸壁神經所致,而痔瘡不會有大便習慣的改變。 腸道腫瘤還可能引起腹痛、消瘦、低熱、食欲不振、疲乏等癥狀,這些腫瘤常見的癥狀痔瘡多不會有。 相比其它癌癥,腸癌難得的“好防好治” 1 癥狀較為典型: 大腸癌的初期會因為癌灶表層出現潰破、癌塊突出腸腔魚糞便摩擦等等原因導致出血。 所以癥狀表現主要為大便帶血,容易被患者察覺。而且早期患者也會因為大便次數的增多,大便形狀的變化感覺到異常而就診。 2 腸道息肉的預警: 雖然不是所有的腸息肉都會發展成腸癌,但是對于腸息肉的出現,一般都是建議治療或切除,避免一切發展成癌癥的可能。 所幸的是,腸息肉發展為大腸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多數息肉患者可以在體檢中發現。不僅可以讓患者提高警惕,也能更好地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增加預防意識。 3 腸癌篩查方法有效性高: 腸癌的篩查方法主要有肛門指檢、大便潛血試驗、腸鏡檢查。 其中,指檢方便快速,檢查前后無特別注意事項。在臨床診斷中,肛門指檢一般為2分鐘左右,簡單易行。 而且診斷率較高,約有90%的直腸癌,尤其是直腸下段癌,僅靠肛門指檢就可發現。 每年做大便潛血篩查可降低16%的大腸癌死亡率,腸鏡更是作為大腸癌診斷的金標準。這些篩查手段都可以有效的篩查出早期腸癌。 腸癌除了癥狀較好發現,有效的預防效果之外,其治療結果對于腸癌患者來說,也是頗為顯著的。 預防腸癌,從調整生活方式開始 不久坐:長時間的坐著會導致體內炎癥的積聚,而慢性炎癥是腸癌和其他一些癌癥的誘發因素。此外,久坐也跟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升高存在一定的聯系。 改善飲食:多食用粗糧,有相關研究顯示,食用全谷物可以幫助預防腸癌。除了粗糧,多吃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西蘭花跟甘藍。還有沙丁魚、鯖魚和鮭魚這樣的多脂魚類對預防腸癌也有一定的作用。 戒煙戒酒:酗酒是結直腸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有證據表明,腸道中的細菌能將酒精轉化為致癌物乙醛。而吸煙會增加腸癌的風險,且對于女性作用更高! 控制體重:有調查研究發現,體重指數大于25的人患上腸息肉的幾率高,而且肥胖本身也是癌癥的高危風險之一! 在所有的惡性癌癥當中,腸癌算得上是“溫和”了,在預防與治療方面,也有著不錯的效果。當然,前提是人們自己得重視,預防得當,治療及時才是最關鍵! 潛心科普,不媚俗流 作者:消化社區 圖片:視覺中國 編輯:老 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