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半結腸癌 vs. 右半結腸癌,這 4 大差異,你能答全嗎?結直腸癌是世界上第五常見癌癥,晚期死亡率較高。左半結腸癌和右半結腸癌并非是完全一致的同一種疾病,而是同一器官中的兩種不同疾病。 結腸癌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腫瘤解剖位置的影響,進而影響其分子和免疫學特征。了解這兩種不同實體的特點對于開發有效的治療方法非常重要。 右半和左半結腸在胚胎來源、解剖結構、生理功能等方面有較大差異。 差異 1:生理方面差異 左右半結腸的生理差異 差異 2 :分子水平差異 除了生理差異,在分子水平,左右半結腸癌也表現出不同的特征。 在右半結腸癌中,DNA 錯配修復的突變概率較高,腫瘤通常具有扁平組織學特征。 在左半結腸癌中,染色體不穩定突變概率更高,如 K-ras、APC、PIK3CA、p53 的突變,腫瘤呈息肉樣形態,早期檢出率更高。 左右半結腸癌分子表型差異 差異 3 :臨床表現差異 生理差異和分子表型差異導致在臨床表現上,左右半結腸癌也存在很大差異。 右半結腸癌多表現為黑便、貧血、腹痛、包塊等癥狀,早期癥狀隱匿。 左半結腸癌多表現為膿血便、黏液便、腹痛、便不盡等癥狀。 左右半結腸癌臨床差異 差異 4 :治療方式差異 在治療上,結腸癌的藥物治療主要有三種方式: 結直腸癌的全身化療藥物主要有氟嘧啶類(5-氟尿嘧啶和口服卡培他濱)、伊立替康和奧沙利鉑,在結直腸癌的治療中起重要作用。 輔助化療對大多數腫瘤切除術后的晚期(III 期和 IV 期)患者更為有效,并且 MSS 患者對化療具有更好的療效。 結直腸癌的靶向治療藥物主要有: 抗 VEGF 藥物:貝伐單抗、瑞格菲尼和呋喹替尼; 抗 EGFR 藥物:西妥昔單抗和帕尼妥單抗。 有研究顯示,抗 EGFR 治療可以改善左半 KRAS 野生型結直腸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但不能改善右半野生型結直腸癌患者的總體存活率。 在常規治療和靶向治療情況下,左半結腸癌(LCRC)比右半結腸癌(RCRC)腫瘤有更好的預后。 貝伐單抗聯合全身化療降低了 RCRC 和 LCRC 患者的死亡率,而西妥昔單抗聯合全身化療僅對 LCRC 患者有效。 目前免疫治療藥物主要通過阻斷 PD-1、PD-L1 和 CTLA-4 受體活性發揮作用。 結直腸癌患者在抗 CTLA-4 抑制劑治療中無明顯獲益,而目前已有研究證實抗 PD-1 抑制劑 pembrolizumab 對 MSI-H 的結直腸癌有效,但對 MSI 穩定的結直腸癌療效欠佳。 而 RCRC 患者 MSI-H 的比例更高,因此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可能更大。 總的來講: LCRC 患者可以從 5-氟尿嘧啶為基礎的輔助化療和靶向治療治療中獲益,且預后較好 RCRC 患者常規化療療效欠佳,但因其錯配修復基因突變率較高,對免疫治療具有更好的應答。 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將左半和右半結腸癌作為獨立的實體腫瘤進行評估,并綜合考慮兩者之間的差異,從而為患者指定更加有效合理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 Yang S Y, Cho M S, Kim N K. Difference between right-sided and left-sided colorectal cancers: from embryology to molecular subtype [J].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 2018, 18(4): 351-8. [2] Baran B, Mert Ozupek N, Yerli Tetik N, et al. Difference Between Left-Sided and Right-Sided Colorectal Cancer: A Focuse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Gastroenterology Res, 2018, 11(4): 264-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