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直腸癌可防可治,防重于治近年來,結直腸癌在我國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不僅老年人,年輕人也得癌,我國年均新發結直腸癌病例達13萬,并以年均4%增幅不斷攀升,城市的大腸癌發病率第2-3位,40歲以下的年輕人患結直腸癌的比例約占結直腸癌總人數的20%。 結直腸癌在上海市區發病率為54/10萬人,中國已進入結直腸癌高發地區的行列,大腸癌高發病率、高死亡率日益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這樣一個發達國家的情況,美國也是一個大腸癌高發的國家,從2001年數據來看,大腸癌發病率高達10萬分之61,從2001年開始,美國大腸癌發病率、死亡率已連續20年以3%的速率持續下降;大腸癌5年生存率從50%提高到70%,是一個非常大的成績。 美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明顯下降? 其實公共衛生系統,醫療機構在大腸癌防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大腸癌的三級預防措施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大腸癌是可防可治的。 大腸癌實際上從發生到發展成為癌,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給我們的預防工作提供了時間和機會。大腸癌的預防其實比治療重要得多,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參與了不同的階段,癌癥三級預防的最終目的,就是降低癌癥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那什么是大腸癌的三級預防呢? 一級預防是病因的預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防治階段;防止癌癥的發生,首先要去除癌癥的病因,那大腸癌的病因是什么呢? 研究表明,大腸癌是和生活方式相關的惡性腫瘤,最主要的就是和飲食結構有關,這些年來我們生活水平好了,吃的也好了,結果吃出來的毛病就增加了,吃了太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這些食品,它容易在腸道通過細菌的分化,可以產生一些毒素,誘發腸癌的發生。 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也容易增加腸道內的膽汁酸分泌,而后者能對腸黏膜造成刺激和損害;另外,我們吃的過精,腸道蠕動過緩,從而使糞便在腸內駐留過久,導致致癌物質聚集,長此以往自然容易誘發腸道細胞惡變。 因此,飲食中要加適當的蔬菜和水果,因為蔬菜和水果里有很多纖維素和維生素,能刺激腸蠕動,協助大腸排便,另一方面纖維在腸道中還可以吸附食物殘渣中的致癌物質,稀釋并降低腸道中致癌物的濃度,所以要想防腸癌,就要多吃水果和高纖維的蔬菜。 體力活動過少和肥胖也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體力活動可以影響結腸蠕動有利于糞便排出,從而達到預防大腸癌的作用。吸煙、酒精與大腸癌的關系還不十分肯定,但吸煙、酒精是大腸腺瘤的危險因素已經得到證實,減少酒精攝入量有利于預防大腸癌。保持健康愉悅的精神狀態也有助于防癌。 據統計,有80-95%的大腸癌都是從腸息肉一步步“進化”過來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一般這個過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用腸鏡實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達到90%以上。 近期,著名臨床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的研究表明,一次腸癌篩選檢查可以使發生腸癌的風險降低超過三分之一,并且可以挽救無數的生命。 這項研究歷時近20年,是由英國的多家研究機構資助的。研究發現,檢查大腸的下半部分可以預防35%的發生在這個部位的腸癌,挽救41%患者的生命。該研究跟蹤隨訪了17萬多人,平均隨訪時間超過17年,其中4萬多人接受了腸鏡檢查。這是歷時最長的關于腸鏡檢查是否可以有效預防腸癌的研究。
三級預防對腫瘤患者積極治療,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目前對大腸癌患者采取手術治療為主,規范的綜合多學科治療,大腸癌治療的復雜性,多種手段的有效性,要求我們正確選擇合理的、最恰當的診療方案,減少腫瘤復發和/或轉移,延長生存時間。我們建議診治大腸疾病要到正規專科機構,避免治療不規范、治療不足、過度,保證治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