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癌(結腸癌·直腸癌)概要、癥狀、組織學分類大腸癌(結腸癌·直腸癌) 大腸癌是在大腸(結腸·直腸)發生的癌癥,有腺瘤這種良性息肉癌變而發生的,也有從正常的粘膜直接發生的。早期階段幾乎沒有自覺癥狀,往往會隨著病情的進展而出現癥狀。癥狀有血便(大便中混有血液)、便血(因腸道出血呈紅色或紅黑色大便,血液附著在大便表面)、反復腹瀉和便秘、大便稀薄、大便殘留感、饑餓、腹痛、貧血、體重減輕等。 關于大腸癌(結腸癌·直腸癌) 1. 關于大腸(結腸·直腸) 大腸是食物的最后路徑。順著小腸,從右下腹開始,以大的順時針方向繞腹中一圈,與肛門相連。是長約1.5~2m的器官,分為“結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直腸乙狀結腸、上直腸、下直腸)”(圖1)。 大腸吸收水分(大腸幾乎沒有消化吸收營養物質的作用)。進入大腸的食物殘渣(食物在小腸中被消化吸收后的殘留)被水分吸收,到達肛門時逐漸變成固體糞便。大腸對水分的吸收不足會導致稀便和腹瀉。 圖1 大腸的結構 2. 什么是結直腸癌(結腸癌·直腸癌)? 大腸癌是在大腸(結腸·直f腸)發生的癌癥,有腺瘤這種良性息肉癌變而發生的,也有從正常的粘膜直接發生的。據說日本人的乙狀結腸和直腸更容易患上癌癥。在大腸粘膜中發生的結直腸癌逐漸侵入大腸壁,最終擴散到大腸壁外并分散在腹腔內,或者隨著大腸壁中的淋巴液和血液的流動,轉移到淋巴結、肝、肺等其他臟器。 3. 癥狀 早期階段幾乎沒有自覺癥狀,往往會隨著病情的進展而出現癥狀。癥狀有血便(大便中混有血液)、便血(因腸道出血呈紅色或紅黑色大便,血液附著在大便表面)、反復腹瀉和便秘、大便稀薄、大便殘留感、饑餓、腹痛、貧血、體重減輕等。 出現頻率最高的血便、下血在痔瘡等良性疾病中也能看到,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有可能在癌癥惡化后才被發現。為了早期發現大腸癌,盡早到消化科、胃腸科、肛腸科就診是很重要的。 隨著癌癥的進展,可能會出現慢性出血引起的貧血、腸道變窄(狹窄)引起的便秘及腹瀉、腹脹等癥狀。進一步進展會變成腸梗阻,會出現排便困難、腹痛、嘔吐等癥狀。大腸癌的轉移可能首先被發現為肺、肝的腫瘤 4. 組織學分類(按癌組織狀態分類) 大腸癌分為腺癌、鱗狀上皮癌、腺鱗癌。大多數大腸癌是腺癌。腺癌分為乳頭狀腺癌、管狀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細胞癌、髓樣癌。 5. 相關疾病 大腸疾病有屬于遺傳性疾病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綜合征、屬于炎癥性疾病的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等。患有這些疾病的人更容易患上大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