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不起糞袋 “造口人”不敢拉周五下午,中山醫院胃腸外科舉辦了“造口人”聯誼會,目的是對術后病人做回訪。提起回訪的最大感觸,護士韓秋英說,除了生理、心理上的難處外,天天必需的醫療材料卻不能享受門診醫保是“造口人”心中的痛。 病人 買不起造口袋 就用保鮮袋將就 聯誼會上,一家公司給到場的患者送造口袋,韓護士特意替張阿姨多要了一套。張阿姨感激地接過造口袋,翻了翻,原來是她舍不得買的好牌子。她說,這些贈送的袋子省著用可以熬上兩個星期。 張阿姨是去年被發現患了結腸癌晚期。手術后,醫生在她的肚子上開了口子。“當時醫生告訴我,要保命就要把肛門切除,今后都得靠肚子上開的洞排便。我一聽就傻了,那還算是個正常人嗎?但不做手術只有死路一條啊!”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她很難面對自己身體上的變化。術后第一次通過腸造口排便時,“大便就在身上,從口子里掉進袋子里。我連看都不敢看,心想今后的日子怎么過呀?”更讓她揪心的是,掛在身上的袋子貴得讓她買不起。 雖然張阿姨買的袋子是最便宜的,但一個也要20多元,一個月就要600多元。先前的手術費用已經讓張阿姨一家人東挪西湊,傷透了腦筋。為了省錢,張阿姨只好買便宜的,可是質量差的袋子容易漏,一不小心就滴得衣褲和被褥都是糞便。她只好盡量少吃一些,希望能少拉。“真恨不得可以不吃飯,我這樣活著是拖累啊。”說話間,張阿姨淚水漣漣。 其實,張阿姨還不是最慘的,有的病友連最便宜的袋子都買不起,只能用保鮮袋將就,糞液浸得傷口潰爛,找不到一塊好肉。病友們說起造口袋,一屋子的人滿是心酸。 現狀 耗材出院要自費 一次性針頭重復用 據統行,僅中山醫院每年有近400個腸癌患者,而這些腸癌患者中,有七成將成為和張阿姨一樣的“造口人”。 據了解,按目前的醫保政策,像造口袋這樣的一次性醫療耗材,只有在住院時才能享受醫保,且病人自付35%,出院以后,就不能享受醫保了。“這個造口袋,我們不只是在住院時才用的,以后一直要用,而且要用到死的。怎么能在住院時才享受醫保呢?沒辦法,只能自己到藥店去買。”一位病友無奈地說。 在中山醫院,住院時醫生給病人開造口袋也是今年才開始的。某生產造口袋公司的管理人員林靜告訴記者,產品通過全市統一招標以后,還必須通過各醫院的確標。第一醫院是2005年確標的,那時病人住院就可以開了。而中山醫院是今年才通過確標的,所以今年才可以開造口袋。 “這需要有認識的過程,只有這部分人群的困難被發現后,才能引起重視。”一位醫生對記者說,因為同情病人,在病人出院的時候,有些醫生常常偷偷地給病人多開一點,讓他們回家用,可那也只是杯水車薪。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同樣情況的還有其他各種一次性醫療耗材。如糖尿病人用的針頭、血糖試紙,膀胱癌病人、中風病人用的尿袋,都只能自己花錢買。但有所不同的是,這部分的醫療用品完全不在醫保范圍內。“以前說買得起打印機,買不起油墨。現在的糖尿病人是買得起血糖儀用不起試紙。一臺血糖儀便宜的才500元,50張一盒的試紙就要200元。”糖尿病人趙師傅說,他每月退休金有1500多元,可看病就要花去一大半。現在用的是胰島素筆注射,根據醫保規定,藥品能按照比例報銷一部分。但讓他頭痛的是,即使買得起藥,也快買不起針頭和試紙了。因為針頭每包7支,零售價19.5元,趙師傅每天至少注射兩次,一年光針頭就要花掉2040元。“針頭要求一次性使用,針頭的費用加起來已經差不多相當于胰島素的費用了。”現在,趙師傅不顧說明書上的規定,一個針頭反復用好幾次。貴的還有試紙,醫生說要天天監測,可是便宜的一張也要5元。趙師傅哪里舍得按醫生說的一天測幾回,只能憑著經驗,實在感覺不對勁了才測試血糖。 記者了解到,像趙師傅這樣的糖尿病患者,明知道針頭只能一次性使用,也要冒著風險重復使用的患者不在少數。為了省錢,許多患者不得不減少測試的次數。據了解,這也是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血糖監測率遠低于發達國家的一個重要原因。 爭議 耗材納入門診醫保 是否擠占醫保統籌? 胃腸外科主任醫師劉忠臣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個“造口人”一天最省也得花20多元,大便不規律的患者更是一天要更換多次,花費不小。“造口人大部分年紀偏大,很多都是離退休老人,經濟壓力非常大。” 據了解,在上海、浙江等部分地區,造口處理的器材、所換藥物等都是可以納入門診醫保的。即使不納入醫保,如果可以在醫院門診開到這些用品,也可以盡快進入統籌,減少病人的負擔。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林明珠說,對于糖尿病患者,如果不隨時檢驗血糖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將會誘發各種并發癥,到時候耗費的醫療費用會更多。從長遠看,血糖試紙的費用如果納入醫保,能有助于患者把糖尿病控制得更好,少發甚至不發生并發癥,從而為國家節約醫保費用。門診病人常用必備的一次性醫療用品納入醫保,可以適當減輕患者負擔。 記者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的醫保政策針對的是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該部門工作人員陳先生告訴記者,醫保的診療項目和藥物是有適用范圍的,一些診療項目則只有住院的時候才可以享受到醫保。但醫保目錄是根據國家基本診療項目和藥物目錄篩選的,分為“甲類目錄”和“乙類目錄”兩類。“甲類目錄”由國家統一制定,各地不得調整。而“乙類目錄”基本有自付比例,這部分的診療項目和藥物也是由國家制定的,再由省里適當進行調整,增加和減少的品種數之和不得超過國家制定的“乙類目錄”藥品總數的15%,而廈門并沒有權力做主。 記者采訪時,一些市民也表示,這些耗材都是患者帶回家中使用的,價格較為昂貴,如果全部納入醫保,將擠占大量醫保統籌。盧女士的母親是老糖尿病患者,多年來一直自費買血糖試紙。她有些疑惑地說:“這種東西一直都是要自費的。如果很多人都去醫院開,什么都進醫保,那醫保會不會受不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