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歲同性戀人患腸癌,失去肛門,“造口人”的生活生不如死“我是一個有著生理需求的正常人! “我不知道自己還能憋多久! “他們瞧不起我,我也瞧不起自己。” “我是造口人! 面對采訪,小亮(化名)無奈的笑了。他今年28歲,山西人,是一位互聯網前端工程師,目前在廣州工作。 “造口人”、“工程師”,這是小亮的兩個身份,但小亮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同性的身份。 小亮在成都上的大學,大學期間,少年意氣勃發,有著無窮無盡的精力去談過戀愛,小樹林、公園里、鐘點房里,甚至大學宿舍里,都留下過小亮和男友幻影。 大二那年,小亮應父母的要求去參軍,在例行體檢中查出自己有肛門息肉,但聽說很多人都有,所以小亮并沒有當回事,繼續自己奢靡的生活。 直到就業一年后,小亮的身體每況愈下,到了無法排便,腹部腫脹的地步,這時小亮去醫院復查,此前的息肉由于強烈的肛門刺激已經癌變。 小亮就這樣成了一位造口人,從此背上了糞袋,負重前行。小亮說:“以后,我要是憋不住了,就往屁股上挖個洞,人生太漫長了! 小亮不是個例,而是千千萬萬個造口人的縮影。據相關數據統計,永久性造口術的人群已經超過100萬,隨著近年來癌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而關于他們的心理問題,我們也應該去關注。 一、無聲的痛苦:90%造口人患有心理障礙 腸造口就是人工肛門,臨床上因為疾病的治療,需要將患者腸道的某一部分置于腹部表面,以利于糞便的排出。尤其是結直腸癌,由于疾病的特點,患者將需要終生佩戴永久性的腸造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患者的心理。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做過一項調查,顯示90%的造口人存在心理問題。國外研究表明,造口人患 數據顯示,使用永久性腸造口的患者,其心理問題是健康群體的4倍,而且患者普遍存在焦慮和抑郁的傾向[1]。由于排泄方式發生明顯的改變,腸造口患者因為氣味、便秘等問題而感到不滿意,繼而會出現焦慮、羞恥和自卑的心結。 一旦背負沉重的心理負擔,患者康復以及今后的生活都會受到干擾和影響。因此對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應該從多方面采取綜合性的干預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 二、如何提高造口人的生活質量? 和小亮一樣,千千萬萬個造口人都飽受著疾病和心理的折磨,那么他們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治療呢? 首先在具體的護理過程中,尤其對于永久性的腸造口患者,最初的護理就應該有意識的讓家屬參與,排除厭惡情緒的同時,也可以讓患者和家屬盡早掌握清理的技術。 具體來說,在日常的護理中,要始終保持造口的衛生清潔,要經常使用生理鹽水或者碘伏等清潔造口周圍的黏膜和皮膚,這樣逐步引導患者回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患者需要注意的是,日常要避免腹壓的增加,以免出現人工結腸黏膜脫出的情況。與此同時,患者也要注意工作和活動的強度,以免引起疝氣的發作。 其次,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呵護。由于憑空多了一個糞袋,患者自身以及家屬親朋,可能都會有所不適應。但需要注意的是,正確的心理干預,有助于讓患者提早適應這種新的生理模式。另一方面則是要幫助患者緩解痛苦,重新建立起生活的信心。在這個過程中,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腸造口患者之所以出現自卑和焦慮,有很大的原因是由于家屬本身都采取了一種異樣對待的態度,這對于患者心理的打擊是很沉重的。 另外,患者和家屬要增強對腸造口的認知力度,通過這種良好的溝通和護理,能夠讓患者接受這種情況。 三、警惕直腸癌,防止出現“奪肛之痛” 目前來說,直腸癌是肛門造口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要避免肛門的喪失,生活中就要對結直腸腫瘤疾病建立起有效的預防意識。像小亮在體檢中就發現了肛門息肉,但是由于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最終導致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事實上,結直腸癌有非常明顯的信號。在早期階段,排便習慣和性狀的改變就是非常明確的信號。比如有的患者排便次數突然變多和變少,大便的性狀也會變得干燥或者稀薄,還有的患者,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最為主要的是,排便之后會有排不盡的感覺,如果這一系列的感覺持續3個月以上,就要提高警惕了。 而且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80%-90%的患者會出現便血的癥狀,可一旦出現明顯的便血癥狀,就意味著病情已經進展到了中晚期[4]。血便會呈現暗紅色或者鮮紅色,也有的還混合有膿液。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警惕結直腸癌,除了要建立起良好的生活習慣外,一旦出現大便性狀明顯改變的狀況,就得及時就醫診治。 三、直腸癌最方便的檢查:肛門指檢 很多人認為癌癥的檢查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但小妙只想說別的癌癥復不復雜先不說,直腸癌的檢查非常方便。 肛門指檢是發現直腸癌的重要方式之一,臨床上70%的的直腸癌可以通過肛門指檢被發現,所以肛門指檢又被稱為“指診眼”。 但是肛門指檢由于是“破菊”,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往往因為害羞而不愿意做。事實上,肛門指檢操作簡單,可以直接了解到直腸下端的病變及狀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了解到直腸肛管的情況,如果出現贅生物,可以發現其位置、大小、形狀以及活動和進展的程度,可以有效配合下一步的檢查。 所以患者不能因為害羞而拒絕這項檢查,積極的配合醫生,便可以將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 參考資料 [1] 歐密;江帆;羅群;王華;徐鏝棋;余華;楊明瑩.永久性腸造口病人心理康復研究進展[J].2018-4-16(11)-1303-1305 [2] 牟倩倩;李林娟;葉顯輝;汪秀云.結直腸癌永久性造口患者心理痛苦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2018-11-39(17)-1219-1224 [3]謝冰潔.腸造口護理與進展的幾點心得體會[C].知網.2014.44.259 [4]莫把腸癌當痔瘡 直腸指檢是區別兩種病的方法.人民日報,2015.12.18 [5] 小心!當排便習慣發生異常改變,可能是這種癌.齊魯晚報,202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