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造口及周圍皮膚并發癥竟然有11個?成人腸造口的術前護理有哪些? 由中華護理學會2019-11-10 發布,2020-01-01實施的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T/CNAS 07-2019《成人腸造口護理》(以下簡稱《標準》),已經開始實施了。本標準由中華護理學會提出并歸口,按照 GB/T 1.1—2009 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規定了成人腸造口護理的基本要求、術前護理和術后護理等三大方面的內容。 下面,就T/CNAS 07-2019標準進行解讀。 《成人腸造口護理》標準,都有哪些基本要求? 1應指導患者及照護者選擇合適的造口護理用品并掌握其使用。 2 應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態評估及支持。 3宜在術前一天為患者進行造口定位。 4應在術后每天進行造口評估,及時發現造口及周圍皮膚并發癥并予以處理。 5宜建立由手術醫師、護士、營養師、心理/精神科醫師等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共同管理患者。 成人腸造口的術前護理有哪些? 主要指患者的造口定位。 1 造口部位 腸造口宜位于腹直肌上,避開疤痕、皺褶、骨隆突或腰帶等部位。 2 造口定位 回腸造口 回腸造口宜在右下腹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上1/3 處或臍、髂前上棘、恥骨聯合三點形成的三角形的三條中線相交點。 乙狀結腸造口 乙狀結腸造口用前述方法定位在左下腹。 橫結腸造口 橫結腸造口宜在上腹部以臍和肋緣分別做一水平線,兩線之間,且旁開腹中線5-7cm。 3 肥胖者造口位置 體質指數(BMI)≥30kg/㎡者,造口位置宜定在腹部隆起的最高處。 4 兩個以上造口 計劃行兩個以上造口手術者,定位不宜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造口之間相距5-7cm。 5 造口要求 造口定位以患者取半坐臥位、坐位、彎腰、站立等不同體位時能看到造口為宜。 6 造口標記 宜用手術記號筆畫實心圓標記造口位置。 成人腸造口術后如何護理? 主要有造口評估、造口護理用品的選擇與使用、結腸造口灌洗、健康教育四大方面的內容。下面,分而述之。 (一)造口評估 應術后每日進行造口評估(見下表),及時發現造口及周圍有無異常情況。 表:造口評估的項目及內容 (二)造口護理用品的選擇與使用 應術后每日進行造口 1 造口護理用品的選擇 a )手術早期宜選用透明、無碳片、開口袋,康復期可選擇不透明造口袋。 b )排泄物稀薄宜選開口袋,排泄物稠宜選開口袋或閉口袋。 c )視力障礙者宜選透明造口袋,手靈活性差者宜選預開口造口袋。 d )腹部平坦或膨隆宜選平面底盤,造口回縮宜選凸面底盤加腰帶。 2造口底盤發白或卷邊時,宜盡快更換,宜在清晨空腹時進行。 更換造口袋流程圖: 3造口袋內1/3-1/2 滿時,宜排放造口袋內排泄物。 (三)結腸造口灌洗 如何進行結腸造口灌洗? 1 乙狀結腸造口和降結腸造口患者可每日或隔日進行結腸造口灌洗,若連續發生兩次灌洗間隔有排便現象,則宜調整灌洗液量或不再進行灌洗。 2 應提供安全隱蔽、獨立的衛生間或房間,協助患者坐于馬桶上或便器旁。 3 應準備結腸造口灌洗用品和 39℃-41℃的溫開水 1000ml。 4 灌洗前應戴手套,用食指探查造口的腸腔走向。 5 灌洗速度宜為100ml/min,成人灌洗量 500-1000ml/次。若灌洗過程中患者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腹痛、頭昏眼花或血壓驟降、脈搏上升等情況,應立即停止灌洗。 6 應在灌洗后 15-30min評估排泄物的顏色、性狀、量等。 7 每次灌洗時,宜確保液體全部灌入到腸腔內。 (四)患者教育 1 回歸正常生活 a )飲食 無特殊飲食禁忌,回腸造口和造口狹窄者避免進食木耳、菌菇、芹菜等難消化及纖維過長易成團食物,可適當控制易產氣、異味、辛辣、生冷等食物。 b )衣著 宜著稍寬松衣服,系腰帶時,應避開造口的位置。 c )沐浴 待手術切口愈合、體力恢復,可沐浴和游泳。結腸造口者可將造口袋揭除后沐浴,回腸造口者宜佩戴造口袋沐浴;游泳前造口袋周圍可粘貼防水膠布或彈力膠貼。 d )旅游 旅游出行前應備足造口護理用品并隨身攜帶。 e )性生活 體力恢復后可嘗試恢復性生活,性生活前排空造口袋或更換新的造口袋,并檢查造口袋的密閉性。 2 回歸正常社交 a )當手術切口愈合、體力恢復后,可回歸工作和社交,但應避免從事搬運、建筑等重體力勞動。 b )參加工作和社交活動前宜排空造口袋或更換新的造口袋,并隨身攜帶造口護理用品。 腸造口及周圍皮膚并發癥有哪些?如何觀察及護理? 主要有造口出血、造口水腫、造口缺血/ 壞死、皮膚黏膜分離、造口回縮、造口狹窄、造口脫垂、造口旁疝、造口周圍皮膚損傷、造口周圍肉芽腫、造口周圍毛囊炎等11個并發癥,下面,就其臨床觀察與護理,分述如下。 1 造口出血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出血部位、量。 b )造口淺表滲血可壓迫止血,若壓迫無效可撒涂造口護膚粉或使用藻酸鹽敷料按壓。 c )非造口腸腔出血可用浸有 1‰腎上腺素溶液的紗布、云南白藥粉等外敷,然后紗布壓迫止血或硝酸銀燒灼止血。止血無效時報告醫生 。 2造口水腫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水腫發生的時間、腫脹程度、造口血運及排泄情況等。 b )黏膜皺褶部分消失的輕度水腫者,可放射狀剪裁造口底盤,剪裁孔徑比造口根部大3-6mm,并觀察水腫消退情況。 c )黏膜皺褶完全消失的重度水腫者,可用 3%高滲鹽水或 50%硫酸鎂浸濕紗布覆蓋在造口黏膜上,2-3次/日,20-30min/次。 d )合并脫垂者,水腫難以消退且脫垂的腸管無法回納,應注意觀察和保護腸管,并報告醫生 。 3 造口缺血/ 壞死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缺血/壞死的范圍、黏膜顏色等。 b )宜選用二件式透明造口袋。 c )宜遵醫囑去除造口周圍碘仿紗布,或將缺血區域縫線拆除 1-2針,觀察血運恢復情況。 d )造口局部缺血/壞死范圍<2/3者,可在缺血/壞死黏膜上涂撒造口護膚粉。 e )造口缺血/壞死范圍≥2/3或完全壞死者,應報告醫生 。 4 皮膚黏膜分離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分離的范圍、大小、深度、滲液量、基底組織情況及有無潛行。 b )淺層分離,宜用造口護膚粉噴灑局部;深層分離,宜去除黃色腐肉和壞死組織,可用藻酸鹽敷料充填傷口;合并感染時,宜使用抗菌敷料。 c )上述步驟后宜涂抹防漏膏/條、防漏貼環或應用水膠體敷料隔離。 d )分離較深或合并造口回縮者,可使用凸面底盤并佩戴造口腰帶或造口腹帶固定 。 5 造口回縮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回縮的程度、造口底盤和周圍皮膚的浸漬情況。 b )可使用凸面底盤并佩戴造口腰帶或造口腹帶固定。 c )回縮合并狹窄者,應報告醫生 。 6 造口狹窄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狹窄的表現及程度。 b )若患者食指難以伸入造口,應指導患者減少不溶性纖維攝入、增加液體攝入量,可使用糞便軟化劑或暫時性使用擴肛;小指無法伸入造口時,應報告醫生 。 7 造口脫垂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腸管脫出時間、長度、套疊、水腫、血供等情況。 b )宜選擇一件式造口袋,并調整造口底盤的開口大小。 c )宜在患者平臥且造口回納后更換造口袋。 d )自行回納困難者,宜手法回納;伴水腫時,待水腫消退后回納。回納后均宜使用無孔腹帶包扎。 e )脫垂伴缺血壞死或不能手法回納者,應囑患者平臥并報告醫生。 8 造口旁疝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平臥時造口旁疝是否還納、可觸及的筋膜環缺損大小。 b )可使用造口腹帶或無孔腹帶包扎,定時松解后排放排泄物。 c )結腸造口灌洗者應停止灌洗。 d )造口顏色變暗或持續疼痛,無氣體、糞便從造口排出,患者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或突入疝環的腸管發生嵌頓時,應報告醫生 。 9 造口周圍皮膚損傷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造口周圍皮膚損傷的部位、顏色、程度、范圍、滲液情況等,判斷損傷類型。 b )若為潮濕相關性皮膚損傷,可使用無刺激皮膚保護膜、造口護膚粉或水膠體敷料,必要時涂抹防漏膏/條或防漏貼環等。 c )若為過敏性接觸性皮炎,應停止使用含過敏源的造口護理用品,遵醫囑局部用藥。 d)若為機械性皮膚損傷,可根據情況使用傷口敷料;黏膠相關性皮膚損傷宜選擇無膠帶封邊的造口底盤,壓力性損傷應去除壓力源。 10 口周圍肉芽腫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肉芽腫的大小、部位、數量、軟硬度、出血情況等,首次處理肉芽腫時應留標本送病理檢查。 b )較小肉芽腫,可消毒后使用鉗夾法去除肉芽腫,局部噴灑造口護膚粉并壓迫止血。 c )較大肉芽腫,可用硝酸銀棒分次點灼,一般每 3 天一次,直至完全消退。 d )有蒂肉芽腫,可用無菌縫線套扎根部阻斷血供而使肉芽腫逐漸壞死脫落。 e )處理困難的肉芽腫,應報告醫生 。 11 造口周圍毛囊炎 觀察與護理: a )應評估造口周圍毛囊炎的表現,遵醫囑進行細菌培養以明確感染類型,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進行藥物治療。 b )可使用抗菌皮膚清洗劑清洗造口周圍皮膚,毛發稠密者及時剃除。 c )局部可用 0.9%生理鹽水清洗后外涂抗生素軟膏或粉末。 d )有膿腫者,可配合醫師切開排膿后使用抗菌敷料加水膠體敷料,再粘貼造口袋。 如何做好腸造口患者的心理護理? 腸造口對人身心影響很大,患者的心理支持很重要。下面,我們把心理護理單列出來,分術前術后兩方面進行重點闡述: 1 術前心理支持 a 應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確定存在的主要問題。 b 應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感受,耐心傾聽。 c 應幫助患者認識腸造口手術的目的,增強對手術成功的信心和康復的勇氣 。 2 術后心理支持 a 應評估患者對造口的接受程度。 b 術后首次讓患者觀看造口時,宜在清潔造口及周圍皮膚后。 c 宜鼓勵患者參與造口自我護理,可安排同伴教育。 d 當患者出現拒絕直視或觸摸造口、不愿意參與排泄物的排放、表情淡漠、哭泣等情況時,應報告主管醫師 。 《成人腸造口護理》牽涉哪些相關術語和定義? 1 腸造口 stoma 出于治療目的將一段腸管拉出腹壁外所做的人工回/結腸開口,糞便由此排出體外。 2 單腔/ 雙腔 造口 end/double stoma 回/結腸連續性完全中斷,只將腸管近端在腹壁外開口稱為單腔造口,腸管近端和遠端分別在腹壁外各自開口稱為雙腔造口 。 3 袢式造口 loop stoma 回/結腸連續性沒有完全中斷,腸管近端和遠端在腹壁外同一開口 。 4 結腸造口灌洗 colostomy irrigation 將一定容量的溫水經結腸造口灌入腸腔,以刺激腸蠕動,清除結腸內的糞便及積氣。 參考文獻 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T/CNAS 07-2019《成人腸造口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