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床頭抬高為何要>30°在日常護理工作中,作為護士不僅要輸液扎針填寫記錄單,完成基礎護理,還要做好體位護理。而恰當?shù)捏w位護理對治療疾病、減輕癥狀、進行各項檢查、預防疾病、減少痛苦均有重要作用。 各大醫(yī)院護士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時, 床頭抬高角度<30°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 且床頭抬高角度低是VAP的危險因素。因此,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 CDC) 規(guī)定,為了預防VAP 應將患者的床頭抬高30°~45°。那么床頭抬高>30°對患者有何意義? 抬高床頭目的為哪般? 1. 使膈肌下降,胸腔擴大,肺活量增加,有利于呼吸,使呼吸困難得到改善; 2. 有利于腹腔引流,使感染局限; 3. 減輕腹部傷口的張力,減輕疼痛,有利于傷口愈合; 4. 能減少頭、頸部手術(shù)后的出血; 5. 有利于臥床患者的呼吸,預防和減少反流性、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 哪些患者適合抬高床頭? 1. 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難的病人采用半臥位,可以利用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積擴大,同時也減輕內(nèi)臟對心肺的壓力,使呼吸困難得到改善; 2. 急性左心衰竭的病人采取半臥位,利用重心作用將部分血液滯留在下肢和盆腔,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從而減輕肺部淤血和心臟負擔; 3. 腹腔、盆腔手術(shù)后或有炎癥的病人采取半坐臥位,可以使?jié)B出液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 4. 腹部手術(shù)后的病人采取半坐臥位,可以減輕切口縫合部位張力,緩解切口疼痛,有利于愈合; 5. 顱內(nèi)壓增高的患者,如顱腦術(shù)后、腦出血、腦梗塞而引起的顱內(nèi)壓增高,在保證顱腦灌注的前提下,采取半坐臥位可以增加靜脈回流,降低顱內(nèi)壓力; 6. 某些面及頸部手術(shù)后病人采取半坐臥位,可以減少局部出血; 7. 疾病恢復期患者采取半坐臥位,有利于逐漸向站立過渡。 哪些患者不能抬高床頭? 1. 低血壓或血壓不穩(wěn)定,休克患者:患者采取半坐臥位容易導致部分血液滯留在下肢和盆腔,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加重心腦器官損害; 2. 脊柱骨折患者:對此患者采取半坐臥位易加重骨折對脊柱的壓迫,造成神經(jīng)不可逆的損害; 3. 腰穿后、硬膜外麻醉后6~8小時患者; 4. 下肢手術(shù)后為促進回流,要求抬高肢體高于心臟。 需要哪些人員配合做到抬高床頭>30°? 1. 作為責任護士知曉床頭抬高>30°的必要性:很多護士,尤其低年資護士對于患者床頭抬高>30°認識不足,認為沒有必要,作為一名護士要轉(zhuǎn)變思維,不斷學習新知識以豐富臨床工作; 2. 給予患者宣教床頭抬高的意義,使患者處于舒適體位:患者經(jīng)常會要求家屬或護士將其床頭抬高,但僅是抬高而已,不能做到抬高30度,給予患者宣教,為患者下一步康復奠定基礎; 3. 提高家屬相關(guān)知識培訓程度:患者家屬作為貼心陪護,時刻陪護患者,對家屬進行必要的知識宣教可以提高床頭抬高>30度使用率。 怎么做到抬高床頭>30°? 1. 目測法:臨床很多護士大多采用目測法,但準確率較差,在滿足患者舒適的同時達到某些疾病需求的角度。但護士在執(zhí)行操作過程中沒有準確的量化標準,只能依據(jù)臨床經(jīng)驗判斷,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 2. 自制測量表:自制測量表貼于患者床頭,能較為準確測量30°。 參考文獻: 〔1〕張雪芳,左勤,周莉莉,王麗,孫敏芝. 目測法評估床頭抬高角度測量誤差的分析. 護士進修雜志.2014,29(24):2275—2277. 〔2〕蘇惠清,黃淑萍,巫倩山,朱鈺婷.綜合干預策略對機械通氣患者床頭抬高實施效果的影響. 中國醫(yī)藥導報.2016,13(19). 〔3〕鄧慧琴,劉新玲,馬敏. 運用品管圈活動提高患者床頭抬高依從率.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4(4):262—264. 〔4〕郭燕梅. 加強危重患者床頭抬高的規(guī)范管理和效果.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29:125. 〔5〕胡春霞. 床頭抬高30°對墜積性肺炎發(fā)生率的影響分析.中國基層醫(yī)藥.2015,22(6):953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