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健委:大量使用進口耗材,整改!進口比例列入院長考核指標 近日,福建省福州市衛健委發布巡察整改情況的通報。 據通報介紹,福州市委巡察一組于2021年5月7日至6月9日期間對市衛健委黨組開展巡察“回頭看”行動,按照巡察工作有關要求,通報公布了相關巡察整改情況。 通報提到,針對“對群眾反映的使用進口耗材造成診療負擔重等民生問題重視不夠”問題,印發《福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開展市屬醫院使用情況調查的通知》,對市屬各醫院醫用耗材使用情況開展全面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提出相應整改要求。 組織專家到市二醫院、肺科醫院開展醫用耗材使用情況專題調研督查,針對兩家醫院存在的“大量使用進口耗材”問題提出具體整改措施和要求。 督促指導市二醫院、肺科醫院進一步規范醫用耗材特別是進口高值耗材使用的審批、知情、監督等工作,促進進口高值耗材使用比例逐步下降。 據統計,2021年10月,市二醫院進口高值耗材的使用比例相比8月降低3.3個百分點;肺科醫院因疫情救治需要,從2021年9月起不再收治新冠肺炎以外的普通住院患者,目前基本不使用進口高值耗材。 制定印發《福州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醫用耗材使用管理的通知》,從健全醫用耗材管理體系、加強遴選和采購管理、加強醫用耗材使用全流程監管等9個方面全面規范醫用耗材尤其是高值或進口醫用耗材使用管理。 將進口高值醫用耗材使用比率列入市屬公立醫院院長績效考核指標,進一步督促引導各醫療機構合理使用進口醫用耗材。 兩會議題:提升國產設備采購率 在高壁壘技術領域,國產醫療器械企業很多領域尚未發育成熟,不少醫療器械和設備還較為依賴進口,如何保證推進和扶持國產替代的同時,滿足國內醫療市場需求,需要進口采購政策做進一步的完善和調整。 日前,地方省級層面的“兩會時間”中,鼓勵國產醫療器械發展議題被頻繁提及。 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山外山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光勇認為:隨著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對醫療器械產業的大力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發展迅速,許多大型已達到國際品質。而目前,國產醫療設備的采購率依然偏低,提升國產設備采購率已經成為國內諸多地方的共識。 高光勇建議,要進一步提升重慶本地生產醫療器械的采購率,推動重慶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建立并定期更新《重慶市自主創新重點醫療器械產品目錄》,同時將血液、床旁血濾機(CRRT)等重慶本地生產的應急醫療設備納入重慶市應急儲備物資目錄,以提高重慶生產的大型醫療設備的市場占有率。 在提升國產設備采購方面,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醫科大學副校長梁朝朝也提出了建議。 梁朝朝表示,目前安徽省各級公立醫院嚴重依賴進口醫療器械。“雖然目前省內招標制度上對國產醫療器械表現出一定的傾斜,逐步接受國產設備,但醫療機構購買和使用國產醫療器械的動力不足。” 盡管部分國產自主品牌的創新醫療器械和高端醫療器械已在技術層面與跨國公司產品無顯著差異并在性價比上領先,卻由于對價格相對不敏感的三甲醫院更信賴傳統國際巨頭產品,國產醫療器械在三甲醫院關鍵科室的市場份額仍然較小。 梁朝朝建議,安徽要完善政府有關采購政策,“國產藥品和醫療器械能夠滿足要求的,政府采購項目原則上須采購國產,特別是本省的產品,從而扭轉各級公立醫院偏重進口產品依賴現象。” 比如:明確將本省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無線微創醫療裝備、智能、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裝備等高端醫療裝備納入各級醫療機構的優先采購目錄內,讓本省的高端醫療裝備企業為安徽省的醫改提供服務。 “建議我省衛健和醫改部門完善政府采購政策,及時更新采購目錄,將我省醫療器械的創新產品納入目錄,從應用環節促進我省高端醫療器械制造業加快發展。” 國產超車不能只重速度 國產替代雖然在不斷加速,但大多數產品仍主要聚集在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據賽柏藍器械觀察,我國三甲醫院中使用的大型大部分仍是進口設備,國產設備能進到一線醫療機構的都是鳳毛麟角。 業內人士對賽柏藍器械表示,實際上目前在中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國產醫療器械還處于一個跟跑的階段,還沒達到并跑和領跑。國產替代進口還未到一個比較成熟的階段,仍在嘗試。 目前國產替代進口主要是一些常規設備,以及一些常用的大型設備,集中在中低端的設備領域,包括核磁1.5T以下、64排CT以下。超聲監護、IVD設備等常規設備替代程度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國內仍在走模仿的老路,在帶量采購下,產業集中度提升,市場份額更多地向頭部企業聚攏,模仿帶來的同質化是集采中是沒辦法走遠的。彎道超車必須要創新,需要重視關鍵技術和研發投入。 國家指出,到2025年,醫療裝備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主流醫療裝備基本實現有效供給,高端醫療裝備產品性能和質量水平明顯提升,初步形成對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的全面支撐能力。 要加快解決一批藥品、醫療設備、疫苗、醫學數據等領域“卡脖子”問題,提升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醫學科研平臺設施和裝備水平。政策扶持下,醫療設備市場迎來千億市場缺口。 去年12月,國家十部分聯合發布《“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提出將大力扶持診斷檢驗裝備、治療裝備、監護與生命支持裝備、中醫診療裝備、婦幼健康裝備、保健康復裝備、有源植介入器械等七大醫療器械領域。 到2035年,醫療裝備的研發、制造、應用提升至世界先進水平。我國進入醫療裝備創新型國家前列,為保障人民 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提供有力支撐。 政策只是引導,市場才是核心,破局的關鍵仍是研發和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