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貪吃“病從口入” 專家許建萍解析食管癌防治要點“食管癌是一種在我國高發的消化道腫瘤,隨著藥物研發的不斷進步,免疫治療為食管癌患者帶來新希望。”近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許建萍做客新華網“健康科普進行時”欄目。她表示,多種因素易誘發食管癌,警惕貪吃“病從口入”,當身體發出預警信號時,需及時就診,早發現早治療會取得好的治療效果,也不會影響日后的正常生活。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內科副主任醫師許建萍(左)做客新華網 多種因素易誘發食管癌 專家提醒飲食有度、過猶不及 新華網: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有一半的食管癌患者都在中國。為什么食管癌“偏愛”中國人? 許建萍:食管癌是一種在我國高發的消化道腫瘤,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食管癌發病人數約為32.4萬人,死亡人數約為30.1萬人,發病及死亡人數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從數字上看還是挺觸目驚心的,這是因為誘發食管癌的因素有多種,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長期食用亞硝酸鹽含量較高的腌制食物,經常喜歡吃燙、吃辛辣的食物等,還有很多年輕及老年朋友有長期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如果不進行改變,都有可能導致食管癌的發生。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如遺傳因素,家庭成員中有食管癌病史的更需要注意,建議其他成員如果在35歲以上,每年都要定期體檢,特別是對于食管方面的問題,如出現了一些進食不暢等癥狀時,要及時就診。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盡量規避飲食上的一些危險因素。 因此,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邁向健康的第一步,做到凡事有度,過猶不及。如腌制食物、辛辣類的、油炸類的不是不吃,而是要適量,警惕貪吃“病從口入”。 警惕身體“預警信號” 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新華網:對于食管癌,怎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早治? 許建萍:臨床中,絕大部分患者來就診時已是晚期了,這是由于食管癌的早期征兆不是很明顯,如感覺乏力、胸腹部不適、吞咽困難等,在早期出現癥狀時很多人可能不太在意,沒有及時就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在此也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乏力發熱、吞咽微微不暢等預警信號時,要及時就診。 此外,很多朋友尤其是不了解這個疾病的朋友,會有一種恐懼心理,甚至即使身體出現了一些不適,也不敢去面對,不敢去做檢查。其實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會取得好的治療效果,未來也不會影響大家的正常生活。 新華網:如果不幸確診了食管癌,目前有哪些治療方式? 許建萍:治療方式大體上有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兩大方面。局部治療首先是手術切除根治性的治療方式,對于早期實體瘤,包括食管癌,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根治性切除的話,可以達到治愈的目的。其次,局部治療還有放射治療、介入治療、射頻等。全身治療包括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 除了西醫的治療外,也希望大家關注中醫藥治療,“癌”字早在我國的甲骨文中就有,所以這樣的疾病并不是現代社會才有,而是長期以來就有的這樣的一個病癥。我們的先輩在中醫藥治療腫瘤方面也積累了大量的經驗,所以在治療腫瘤時,也提倡中西醫結合的方式。 免疫治療為食管癌患者帶來新希望 新華網:在國產的PD-1藥物中,卡瑞利珠單抗是代表。目前,關于卡瑞利珠單抗有哪些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許建萍: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傳統的治療手段就是化學治療,很多朋友對于化學治療有一種恐懼心理,如會引起脫發、嘔吐等一系列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藥物研發的不斷進步,內科治療包括化療,對于腫瘤控制可以起到很好作用。靶向治療的出現,使得腫瘤的治療更為精準,對于腫瘤的控制又往前跨進了一大步。后期就出現了大家討論比較熱門的治療方式——免疫療法。傳統的免疫治療大家也比較熟悉,如白介素、干擾素等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既往應用免疫治療是想試圖提高身體的免疫機能,來抗擊疾病,但是如果要達到一個足夠的治療劑量時,像白介素、干擾素這些藥物就可能會出現高熱、肺水腫的反應,這些情況的出現,也制約了它在臨床上的發展。通過改換思路,腫瘤病人絕大多數處于免疫功能抑制狀態,我們把它抑制狀態解除了以后,可以使自身的免疫功能,也就是防御系統起到殺傷腫瘤的作用,從而研發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PD-L1。 近年來,免疫治療在多數的實體瘤上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特別是在食管癌方面,通過系列的臨床研究,在短短幾年內,免疫治療在食管癌中從后線治療推進到二線治療、一線治療。 目前,食管癌患者在傳統化療的基礎上加上免疫治療,取得了令人亮眼的結果。由恒瑞公司研發的PD-1抑制劑,卡瑞利珠單抗聯合紫杉醇和順鉑用于晚期食管鱗癌一線治療,可以取得近四分之三的有效率,這是超越既往所有的臨床研究的結果,也是我們民族品牌的驕傲。 新華網:在臨床中,您有哪些印象比較深刻的案例可以分享? 許建萍:有一例患者確實讓我印象深刻,這位患者來就診時已經是食管癌晚期了,甚至出現了皮下轉移的情況。像這位患者的情況,如果按照既往傳統治療手段,他的生存期大概在一年之內。依靠卡瑞利珠單抗研究,我們看到 Pd-1聯合化療可以使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達到15個月以上的水平。我們就為患者應用了免疫聯合化療,讓醫生激動的是,僅僅運用兩個周期以后,從片子上看腫瘤是完全消失了,雖然既往它是有皮下轉移的情況,但是后期經過兩個周期的免疫聯合化療后,在腫瘤完全消失的時候,我們進一步的考慮對于原發食管癌給予切除,切除后經過病理細胞學的診斷,仍然沒有發現惡性的癌癥細胞,這個結果令人非常振奮。這樣的一個奇跡出現以后,我們后續又不斷地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更多的臨床案例也夯實了這樣一個免疫聯合化療在食管癌當中的療效。 此外,我們關注藥物的同時,也關注藥物的不良事件。免疫治療的特色是調動自身的T細胞,根據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殺傷腫瘤,所以不會引起非常嚴重的骨髓抑制以及消化道反應。 新華網:目前,治療食管癌的藥物,患者負擔情況如何?您在臨床上有沒有遇到過因為經濟問題而導致耽誤治療的患者? 許建萍:這種疾病不論是精神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會給患者及家庭帶來巨大的負擔壓力。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剛剛研發上市的時候,年花費會超過百萬,確實是絕大多數家庭無法承擔的數字,那么非常慶幸的是我們國內民族企業,特別是恒瑞研發的卡瑞利珠單抗,通過醫保降價后,現在一支花費只有2000多元,大大減輕了廣大群眾經濟方面的壓力。 我們民族制藥企業在這方面功不可沒,同時我們國家以及醫保局在這方面也做出了極大的努力,彰顯了我國對廣大群眾的關心和愛護。 患者在恢復期需定期復查 身體出現不適及時與醫生溝通 新華網:對于采用了免疫療法的患者,您有哪些話需要叮囑? 許建萍:應該說是藥三分毒,希望患者朋友在治療中,要積極配合臨床醫生,有任何身體方面的不適,一定要及時的跟醫生溝通,同時要保證定期到醫院復查。 現在由于疫情的一些特殊原因,有時候患者可能來醫院不便,但多數醫院已經開展互聯網問診,患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隨時和主管大夫進行溝通。 因為免疫治療雖然是一種有效方法,但是有時候一旦免疫風暴掀起來后,也會對身體引起一系列的攻擊,而患者對于藥物出現的不良事件沒有預期,所以他無法來評價是否會造成這樣一個嚴重后果。希望廣大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及時跟主管大夫溝通,不論是面診還是互聯網溝通,定期的復查還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