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院多區”文件即將出臺!分院區不設獨立法人公立醫院一院多區建設發展相關文件即將出臺。 近期,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指導的“一院多區”醫院管理系列研討會“湖南站和福建站陸續召開,探討了“一院多區”建設發展等相關問題。 據了解,就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行業會議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十四五”時期,國家將支持、規范一院多區發展,并將出臺一院多區建設與管理指導性文件,一院多區命名、注冊、技術準入、資金投入保障、人事編制管理等都將得到明確。 那么,關于一院多區,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點?一院多區要實現什么樣的目標?又有哪些注意事項?《看醫界》綜合兩次研討會報道及業內專家觀點,為您呈現。 分院區不設獨立法人 一院多區究竟該如何建設及發展?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院多區”建設發展需要把握四條原則,分別是實力強、控制單體規模、適度建設和發展、功能切換。 在多院區建設過程中,綜合實力強的公立醫院,要在控制單體規模基礎上,適度發展分院區。“原則上,公立醫院建設的分院區不設獨立法人,人財物全部歸主院區所有。”該負責人表示。 據人民網報道,“一院多區”建設發展相關文件即將出臺,廈門大學附屬福州第二醫院黨委書記張帆認為,我國醫改的主要目標是分級診療,希望在“一院多區”發展相關文件中體現分級診療相關內容。并表示,制定政策時需考慮,當地患者醫療服務需求,醫療資源總量與布局,以及醫療機構如何生存、怎樣發展的問題。 一院多區利大于弊 “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不少地級市醫院人才流失嚴重,發展狀況較為艱難。”南平市第一醫院院長徐尚華表示,在“一院多區”建設過程中,應多征集展示地級市醫院的多院區發展經驗。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多院區建設更應獲得政府財政傾斜。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院長陳元仲認為,在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方面,除了“一院多區”建設,還可通過強基層方式實現優質資源擴容。“由于,分級診療體系建設不完善,我國現有的優質醫療資源存在相對不足、布局不合理問題,希望通過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引導并提升大型公立醫院疑難危重癥診療水平,通過‘騰籠換鳥’使現有的優質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實現優質資源科學擴容。” 而在湖南站研討會上,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趙興斌表示,“‘一院多區’總體上利大于弊,但要結合當地實際,結合各地區發展情況,謹慎而突出地做,要避免一哄而上,造成國家資產大量流失。 一院多區的兩大目標 對于一院多區建設,陜西省山陽縣衛健局原副局長徐毓才向《看醫界》介紹,主要源于兩個目標,一個是要解決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讓水平高的大醫院建設分院。 “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及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的布局為大型公立醫院多院區建設提供了絕佳的機遇,政策和資金。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突發,一院多區在疫情防控中優勢明顯。” 據悉,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明確表示,如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協和醫院等,都是一個主體多個院區,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時,可以快速征用一個單獨院區,把它轉換成重癥患者收治的定點醫院。 同時,徐毓才表示,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提出,要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以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為目標,強化體系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力爭通過5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在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中,意見提出,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公立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適度建設發展多院區,發生重大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這一表述,充分說明,適度建設發展多院區的主要目的是以備發生重大疫情時迅速轉換功能。” 一院多區要避免六大坑 此前,徐毓才曾撰稿表示,在允許“一院多區”政策支持下,作為醫院管理及相關部門,在準備建設一院多區時,也要仔細思量一下可能會遇到的六大問題,做好更充分和完善的預案考量。 一是負債問題。盡管國家明確在一院多區建設中禁止舉債,但根據既往經驗,幾乎所有的地方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都會貪大求高,因此舉債方面要思考清楚。 二是運營問題。由于規模太大,多院區的統一管理可能會遇到一定困難。曾有研究認為,醫院的規模要適度,認為床位在800到1200張效益最佳。一院多區要做的是優質資源擴容,而不是稀釋攤薄。一旦實施一院多區被拆分之后,可能會面臨稀釋攤薄的問題,這也是需要考量的。 三是費用可能會上漲。新醫改以來,國家為了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十多年持續增加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一方面補供方,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公立醫院床位快速增加,一方面補需方,連續增加醫保補助資金,盡管個人支付比例有所降低,但群眾就醫費用也有所增加,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收入同步增長,年住院率也成倍增加。而公立醫院“一院多區”建設,規模擴張之后,如何避免醫療費用繼續上漲,也是需要考慮的。 四是醫保控費壓力或將增大。一方面,因為醫保本身專業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要做好DRGs,必須大醫院配合,當大醫院在一院多區和醫聯體模式下,或者在DIP模式下,將眾多醫療機構都變成一家人,形成了一塊鐵板之后,醫保的強勢可能會失去威猛。面對航母級大醫院,醫保能不能管得住? 五是社會辦醫空間問題。隨著公立醫院一院多區的次第建成,一些社會辦醫的生存和發展可能會面臨問題。 六是分級診療推進方面。在優質醫療資源本來就短缺的情況下,一院多區建設虹吸病人、虹吸醫生的力度將更大。分級診療所期待的“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逐步實現從全科到專業化的醫療過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局面是否能形成,也需要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