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成績大pk為進一步深化,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國務院辦公廳于2019年印發《關于加強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19〕4號)(以下簡稱《意見》),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2020年對全國2398家三級公立醫院開展了2018年數據監測分析,2021年完成2413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2019年國家監測指標分析工作。 在三級醫院考核的基礎上,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于2019年11月印發《關于加強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9〕23號,以下簡稱《通知》),在全國啟動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工作。首年度納入考核的醫院共有3074家,約占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總數的53%。從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和患者滿意度4個維度對2019年度全國二級公立醫院的情況進行監測分析。按照可操作、較穩定、可獲得等原則精煉考核指標,最終確定28條指標構成二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其中21條為國家監測指標)。利用“互聯網+考核”的方式采集客觀數據。 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是引領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向縱深推進的重要抓手,是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已經成為公立醫院管理的重要風向標,是醫改中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具體體現之一。績效考核就是指揮棒,二三級公立醫院開始以績效考核為契機,優化醫院內部管理,將醫院內部績效考核方案與國家績效考核相銜接,引理醫院朝著更高績效努力,努力提升質量安全水平,努力提升運營效率,努力提升滿意度。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引導全國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有效提升整體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實現公立醫院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保障廣大患者健康權益。 下面就用一張表來把二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表現PK一下,總體來說三級醫院各方面表現確實要優于二級醫院,這也是必然的結果。 從2019年度三級醫院績效考核數據可以看出醫療質量顯著提高,有效引導三級公立醫院改革發展。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顯現。住院病案首頁數據質量顯著提升,首頁數據項目完整率為99.99%。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達到新高度,平均首次超過3級,其中78.13%的省份平均級別達到3級及以上。 三級公立醫院向高質量發展方向穩步邁進。功能定位進一步落實,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取得階段成效。2019年三級公立醫院向醫聯體內二級醫院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下轉患者1496.04萬人次。出院患者手術比例提高,微創手術比例、四級手術比例均提高。DRG組數中位數較上年增加27組達到590組。切口感染率降低,低風險組死亡率降低,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情況持續向好。床位使用率達99.63%,時間消耗指數繼續降低。醫院管理精細化程度和運營效率持續提升。內部管理能力提升,萬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95.71元。醫藥費用增幅趨于平穩;颊邼M意度穩定在較高水平。2019年,全國三級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患者滿意度分別為85.41分、91.01分。 二級醫院在功能定位,人財物等各方面,和三級醫院均有較大差距,但也欣喜但看到了二級醫院在努力提升實力,不斷進步的身影。平均住院日要低于三級醫院,可能和收治患者相對輕有關。DRG組數確實和三級醫院有較大差距,但已經很不錯了,中位數已經達到446組。CMI值也有較好的表現。人員經費占比較高,在人力投入上更多。醫療服務收入占醫療收入比重較高,其服務價值也較高。能耗需要改進,偏高。盈余率較低,需要提升,虧損率比較高,需要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績效考核的指揮棒已經揮出,公立醫院改革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更需要所有醫院思考。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優質醫療資源,服務更廣大的群眾,帶來更大的效益,這很值得關注。全世界都沒有那個國家能夠把醫療問題徹底解決好,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在中國這樣的背景下,能夠把醫療改到如今的地步,應該說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