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巨額賠款高達1.6億美元!雅培再陷“回扣門”醫藥網9月7日訊 面對回扣指控 雅培支付1.6億美元賠款 8月中旬,美國司法部宣布,雅培已同意支付1.6億美元,解決其旗下公司向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費血糖儀等回扣手段以騙取醫保報銷的指控。 這些指控由Arriva Medical公司呼叫中心前員工提出,Arriva母公司美艾利爾(Alere)已于2017年10月被雅培公司收購。 據舉報人透露,Arriva提供免費血糖儀,鼓勵患者購買更多的檢測耗材,并定期免除醫保患者的共付部分,美國司法部表示,該司從2010年4月到2016年底一直持續這種行為。 Arriva曾一度是美國最大的醫療保險糖尿病檢測產品直郵供應商,醫療器械公司美艾利爾(Alere)于2011年11月收購了Arriva公司,后來雅培又于2017年收購了美艾利爾。 從上述事件不難看出,當海外企業子公司涉嫌回扣指控時,母公司需為其承擔責任,這是美國出臺的《反海外腐敗法》中曾明確規定的。看似不合理,但其實是通過加強母公司的責任,迫使其主動約束子公司,最終維護市場良好競爭環境。 不僅如此,無論是這些企業子公司還是員工涉嫌回扣行賄案件,企業都必須擔責,并且往往都要為此付出巨額賠款: 去年十月,美敦力同意向美司法部支付810萬美元的罰金,以平息其在南達科他州向神經外科醫生支付回扣的案件。 去年一月,為了了結與公司睡眠障礙設備相關的回扣指控,瑞思邁支付了3750萬美元的賠款 與雅培、美敦力等外企的“巨額賠償”相比,反觀國內醫療器械采購腐敗等案件中,國內少有企業為此付出代價,顯得異常諷刺。 國內賄賂案層出不窮 商為何成“罪魁禍首”? 一直以來,我國醫療行業的回扣行賄案屢禁不絕,但最后都以院長落馬、經銷商和醫藥代表被帶走為終局。 今年年初,原攀枝花市婦幼保健院特檢科主任伍文霞利用職務之便,收受醫療設備銷售人員現金人民幣85萬元,涉及多家巨頭械企,而這些涉案企業在事發后一推了之,甚至稱“不負責管理銷售”。 今年8月,濟南一位銷售向淄博市人民醫院原院長段某某行賄,最終這位醫械代表與院長先后被監察機關逮捕判刑,而相關械企直接隱身。 不同于國外直接面向患者和醫療機構的營銷模式,國內的代理制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這些的保護傘。但是我們都知道,“醫械銷售過程中一系列的商業推廣動作,沒有各家外企總部在技術、售后、經營等各方面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為醫療器械購銷領域并未像那樣,采取追究到生產企業的“黑名單制度”,所以“甩鍋”這一招屢屢奏效。 針對頻頻發生的回扣事件,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條例。 醫械廠家失信嚴懲! 回扣門“溯源”時代來了 去年9月,國家醫保局實施了醫藥價格招采信用評價制度,這可以說是一項“革命性”政策。 行賄醫療系統人員、虛開發票的械企,一旦違反任一條例,除了被納入“嚴重失信”,還會依據嚴重程度,被集采中心提醒告誡,暫停或者永久禁止掛網,更嚴重者將面臨“牢獄之災”。 在這之后,國家醫保局與最高人民法院聯合簽署了《關于開展醫藥領域商業賄賂案件信息交流共享的合作備忘錄》,建立醫藥領域商業賄賂案件定期通報制度,與國家集采中建立的企業信用信息評價體系配套實施。 這兩份文件的下發,對于那些一直靠回扣、行賄等不正當行為進行帶金銷售的企業無疑是巨大的打擊,那些常在受賄案中榜上有名的企業,在集中采購和帶量采購時必將處于競爭弱勢。在國家各單位對商業賄賂嚴抓狠打的當下,不管是醫械企業還是相關銷售代表,必須擯棄“靠回扣謀出路”的想法,時刻堅守合法合規的行業準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