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醫保局重磅發文,影響所有IVD企業! 最新!國家醫保局重磅發文 剛剛,國家醫保局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印發DRG/DIP付費示范點名單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療保障局: 為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引領DRG/DIP付費改革走向深入,在各地自愿申報和評估的基礎上,確定了DRG/DIP示范點城市名單(詳見附件)。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示范點工作的重要意義 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是推進醫療保障和服務協同發展的重要舉措。省級醫保部門和示范點城市醫保部門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樹立大局觀念,扎實做好示范點建設工作。按照《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印發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醫保發〔2021〕48號)要求,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在提升醫保治理現代化水平上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二、明確任務,切實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示范城市要聚焦抓擴面、建機制、打基礎、推協同等各項重點任務,加大改革創新力度,不斷推進支付方式改革向縱深發展。要提前謀劃,統籌安排,聚焦重點難點問題率先突破,著力在實現DRG/DIP付費、病種全覆蓋,著力在落實國家有關標準規范和工作機制,著力在提高專業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著力在促進DRG/DIP改革在醫療機構順利落地方面率先取得明顯進展。要同步完善總額預算管理、協議管理、付費審核、月度預結算和年度清算等相關工作制度。要積極開展績效評價、成效評估和風險評估,深入研究改革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及時總結改革成效,耐心傳授工作經驗。 三、主動作為,推動醫保高質量發展 省級醫保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制定配套政策,以示范點建設引領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發展。示范城市醫保部門要積極爭取當地黨委政府支持,把DRG/DIP改革納入本地重點示范工程,加強部門聯動,切實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省級醫保部門和示范點城市醫保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要加強對支付方式改革的領導,加強指導。分管負責同志要靠前指揮,親自調度,確保工作取得實效。 附件:DRG/DIP付費示范點名單 DRG示范點(18個) 北京市、河北省邯鄲市、山西省臨汾市、遼寧省沈陽市、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江蘇省無錫市、浙江省金華市、山東省青島市、河南省安陽市、湖北省武漢市、湖南省湘潭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四川省攀枝花市、貴州省六盤水市、云南省昆明市、甘肅省慶陽市、青海省西寧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直屬統籌區(駐烏魯木齊市) DIP示范點(12個) 河北省邢臺市、吉林省遼源市、江蘇省淮安市、安徽省宿州市、福建省廈門市、江西省贛州市、山東省東營市、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邵陽市、廣東省廣州市、四川省瀘州市、貴州省遵義市 綜合(DRG/DIP)示范點(2個) 天津市、上海市 *烏魯木齊市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聯合示范點城市 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全覆蓋 眾所周知,從2019年開始,國家醫保局就在全國30個城市開展了DRG付費試點。目前這30個試點城市全部進入了模擬運行,有些城市已經開展了付費工作。今年,所有的試點城市將全部開展實際付費。 而從去年開始,在全國的71個城市啟動了DIP付費試點,目前這71個DIP試點城市已經全部完全了預分組工作,今年內也將實際付費。 并且,在國家試點的基礎上,一些省份也選了工作積極性比較高、基礎條件比較好的城市開展試點,初步摸底了解,達到100多個,所以全國目前為止DRG、DIP的試點超過了200個。 前段時間(11月26日),國家醫保局還發布《關于印發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明確從2022到2024年,要全面完成DRG/DIP付費方式改革任務。 《通知》提出,到2024年底,全國所有統籌地區全部開展DRG/DIP付費方式改革工作,先期啟動試點地區不斷鞏固改革成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蓋所有符合條件的開展住院服務的醫療機構,基本實現病種、醫保基金全覆蓋。無疑,未來三年內,DRG/DIP將開始重新定義市場準入規則! 嚴控耗占比,影響所有械企 如果說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是對當下市場的中短期調整,那么DRG/DIP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則是對未來院內耗材市場格局的重塑,影響更為深遠。 DRG大家應該早已了解,屬于舶來品,在國外已經實行很多年,即通過打包收費的形式,將和耗材內化成醫院的運營成本,最終實現收付費的閉環,倒逼醫院降成本,控耗材。 而DIP則是我國首創,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產物。DIP不再細化明確各醫療機構的總額控制指標,而是把項目、病種、床日等付費單元轉換為一定點數,年底根據各醫療機構所提供服務的總點數以及地區醫保基金支出預算指標,得出每個點的實際價值,按照各醫療機構實際點數付費。 DRG/DIP付費方式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大趨勢將倒逼全國范圍內信息化建設較弱的醫院完善數據、提高病案質量,并在此基礎上逐步上傳各項診療、檢查、用藥等信息。 同時,各區域內醫院和醫保管理機構的“信息孤島”將被打破。借助大數據,醫保管理可以逐步實現全過程監控,單個病種在不同醫療機構的診療、花費等直觀數據畫像將更加清晰,相關的合理或不合理現象將一目了然。 在大數據和分值的配套下,醫保病人的用藥、耗材使用和收費情況都將置于醫保部門的實時、全面監控之下,促進醫院管理者主動開啟全方位學習和對標,調整業務、控制成本,加強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 全國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看浙江,浙江醫保支付改革典范在金華。在金華模式之下,我們能看到在DRG/DIP支付改革之下,骨科等高值耗材和高額回扣引發的過度醫療受到的沖擊非常大,一些醫保內骨科類民營醫院已不得不轉型做醫養結合和慢病管理。 毫無疑問的是,隨著DRG/DIP付費的不斷落地,醫院的經營模式勢必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對于醫院來說,如何制定最“經濟適用”的治療模式,同時嚴格控制耗占比、檢查和手術占比?都將會成為此后的側重點。 與此同時,醫保倒逼醫院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勢必會推動醫院對經銷商進行新一輪嚴格的篩選,影響所有醫械、經銷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