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醫療器械產品發布會,罰款97萬。來源:上海市場監管局、趣學術、經銷商聯盟整理:聯盟菌 近日,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一則處罰通知,竟傳遍了醫藥圈。
一家邀請23名醫生參加會議,被上海市楊浦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為賄賂交易相對方的工作人員,從而定為不正當競爭被罰款97萬。 一場發布會,罰款97萬 不得不說,這場會議的代價,有點高! 根據處罰通知所列的附件顯示,2020年5月7日,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當事人上海首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首聲)開展執法檢查。
經過調查后,上海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該企業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七條**款**項內容的相關規定:即經營者不得采用財物或者其他手段賄賂下列單位或者個人,以謀取交易機會或者競爭優勢的**項:交易相對方的工作人員。
從附件簡單描述來看,為了維護長期合作關系,為客戶支付了參會的往返費用、部分住宿和旅游費用,如果按照這一原則的話,估計很多公司市場部的活動都將會被認定為不正當競爭。 以前,邀請醫生參加產品發布會,對于很多械企來說都是非常常規的操作,但是近幾年,市場監管局將醫藥行業領域不正當競爭當成檢查的重點,如非真正的“學術推廣”,將被認定為違規。 那么到底如何界定為反不正當競爭? 藥脈通王鵬表示,其核心在于是否是做真正的學術推廣,是否是在為醫生賦能,是否是為解決疾病問題出發,是否是為提高醫生診療、診斷水平出發而做的學術推廣。通常兩種情況會被認定為講課費不合規:一種是根本沒講課,就給簽了個講課單,然后就給錢了;還有一種就是講課費講的內容都是以公司的產品為主,太商業化了,也會被認定為有問題。 39位藥械代表公開承諾 近年來,規范醫藥購銷行為一直是**嚴查的重點,去年年底,據浙江省紀委省監委網站消息,39家醫療用品供應商代表在“廉潔誠信公開承諾墻”上簽字。
據悉,在整治醫藥耗材供銷環節的方法上,主要通過“一證三定兩嚴禁”制度來實現。 “一證”指的是**醫藥生產經營企業、藥械代表來訪,確需與醫生接觸的,由醫療健康集團紀檢監察室和后勤保障部、藥事委員會聯合審查后,登記領取《來訪證》,憑《來訪證》與相關科室人員進行業務洽談,洽談結束后,來訪者交回《來訪證》; “三定”是指須在約定時間、規定地點,與特定人員進行業務洽談; “兩嚴禁”是指嚴禁任何科室、人員私自接待藥械代表,嚴禁藥械代表私自進入科室、診室、病房等區域進行產品推介和促銷活動。該制度有效規避了崗位風險和采購過程中過多的個人因素干擾,讓醫院的服務流程更加通暢,采購流程更加陽光。 對于違反來訪接待制度的藥械代表,將被列入黑名單,實行一票否決;對違規的相關科室負責人、涉事人員作出警告、取消醫德考評優秀參評資格等處理,以強有力的監督問責,促進醫務人員和醫藥代表廉潔自律。 **重拳出擊, 醫械代表的未來在哪里? 可以看到,無論是**層面還是省市級的監察部門,都在逐步消滅帶金銷售以及商業賄賂等行為。 2020年12月初,**藥監局還發布了《醫藥代表備案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藥械代表不得承擔銷售任務,實時收款和處理購銷票據等銷售行為。不僅如此,按照文件要求,自2020年12月起,醫藥代表必須得完成備案方可開展學術推廣活動。 2021年落地的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更是直接醫藥行業中的商業賄賂納入了企業失信行為“黑名單”之列。 而由于“兩票制”以及“帶量采購”等多項政策的接連落地,大批的醫械代表已經選擇了轉行或者離職,但仍舊有不少一線藥械代表后知后覺,以為醫生只要有私欲,就一定能靠回扣找出來一條出路,依然抱守殘缺,但合規從不是兒戲,不可因小失大。 在**各項政策的輪番碾壓之下,藥械代表的價值逐漸被弱化,目前企業和銷售**應該要做的就是摒棄老舊的銷售套路,抓住時機,盡快轉型方為上策。 編輯:小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