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醫保局3年曝光68起典型騙保案,涉案金額超8000萬從2019年曝光**批騙保案例,據健康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止8月24日,3年來,**醫保局已通報了8個批次案件,共68起騙保典型案例,其中涉及醫療機構騙取醫保基金達8264萬元。 截至2020年,**醫保局累計發現問題的定點醫藥機構有70多萬家次。其中,行政處罰了1.4萬家次,累計追回醫保基金348.7億元。 假住院是騙取醫保基金案件中的典型 假住院是騙取醫保基金案件中典型的一類。通報虛擬住院、掛床住院、小病大治、誘導住院、冒名住院等方式,**醫保局曝光的騙保的案件達21件,涉及騙保基金達1457.387萬元。 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甘肅省天水市秦安中西醫結合醫院通過過度治療、將可門診治療的參保個人收治住院、以免費體檢為由誘導參保人員住院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13.62萬元。 在被曝光的案件中可以看出,以免費體檢為由誘導住院是醫院騙保的**步,隨后就會通過小病大治、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等方式「套取」患者的醫保基金。甘肅省白銀市**人民醫院有615張病床。該院通過掛床住院、超限用藥、過度檢查診療、多收費等違規結算醫保基金行為,騙取醫保資金達311.32萬元。 遼寧省錦京醫院院長黃某某伙同醫院內外多人通過借用職工、居民、學生醫保卡在錦京醫院醫保系統刷卡辦理虛假住院,騙取醫保基金290.6萬元。此外,在廣東,東源縣仙塘鎮衛生院直接為本院職工辦理掛床住院,騙取醫保基金86.69萬元。 安徽省淮南市毛集第二醫院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共編造450人次虛假住院信息,騙取新農合基金136萬元。 收費花招多,重復、捆綁、超量 健康時報記者梳理發現,在68個典型案件中涉及多收費的醫保案件達22起。云南省普洱愛爾眼科醫院存在重復收費、分解收費、串換收費、過度診查、超醫保限定條件支付、違反診療范圍開展診療并納入醫保報銷、部分耗材進銷存不符等違規結算醫保基金行為,涉及醫保基金26.59萬元。 無醫囑收費、虛記檢查收費、理療項目多計費、虛記檢查化驗多收費、無指征用藥、超適應癥范圍用藥、重復檢查、套餐式檢查、超標準收費用、治療次數不合理、超醫囑及住院天數收費、超醫保限制性用藥等。 福建省漳州正興醫院存在多收費、分解收費、超標準收費、串換收費等違規結算醫保基金行為,涉及醫保基金1273.98萬元。 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福音醫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通過無醫囑收費、超醫囑收費、過度檢查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38.86萬元。 而一旦被查處存在醫保基金違規行為,輕則醫院整改,重則取消醫保定點、撤銷醫保協議。 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友好醫院于2018年1月至12月,通過無醫囑收費、虛記檢查收費、理療項目多計費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65.71萬元,醫保局終止醫保服務協議。天津市南開康泰醫院存在治療次數不合理、超醫囑及住院天數收費、超醫保限制性用藥、藥品加成超限、進銷存管理不規范等違規結算醫保基金行為,涉及醫保基金39.21萬元。醫保局要求該院限期整改,并且暫停相關責任醫師醫保服務6個月。 基層醫院騙保涉案多 健康時報記者梳理發現,在68件典型案件中,三級醫院占比13.2%,二級醫院占比8.9%,基層醫院(包括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20.6%,民營醫院47.1%。 例如,河南省蘭考縣蘭陽衛生院經查通過串換診療項目、過度治療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266.83萬元。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安貞醫院一家二級醫院,經**醫保局飛行檢查發現,該院于2017年至2018年騙取醫保基金168.87萬元。 此外,經查在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的一個衛生所,于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通過套換醫保編碼、超醫保支付范圍開展診療項目等方式騙取醫保基金96.11萬元。雖然三甲醫院案件不如基層醫院多,但往往涉及金額巨大。例如,海南省中醫院經查存在重復收費、串換收費、多記費用、套高收費、超范圍用藥等違規結算醫保基金行為,涉及醫保基金1569.49萬元。 遵義市**人民醫院經查存在重復收費、多記費用、套餐式檢查、重復用藥等違規結算醫保基金行為,涉及醫保基金1557.7萬元。鄭州人民醫院經查存在重復收費、串換收費、捆綁收費、超量收費、超范圍治療、超范圍用藥等違規結算醫保基金行為,涉及醫保基金938.16萬元。 嚴處罰:追回醫保基金并罰款 通過典型案件可以看到,根據情節嚴重程度,處罰不同,但共同的處罰是:追回醫保基金并罰款。 海南省中醫院通過重復收費、串換收費、多記費用、套高收費、超范圍用藥等方式,騙保1569.48萬元。在2021年5月10日,案件發布時,該院違規結算的醫保基金已追回1000萬元,剩余部分正進一步追繳中。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通過超標準收費、重復收費、超量收費、超范圍用藥等方式,騙保182.97萬元。案件發布時,該院違規結算的醫保基金已追回49.9萬元,剩余部分正進一步追繳中。 近年來,**醫保局對于打擊騙保案件力度加大。根據《**醫療保障局關于優化醫保領域便民服務的意見》,依托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加快醫保智能監管子系統落地應用,與醫藥機構信息系統全面對接。醫保局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推廣運用人臉識別技術,實現參保人「刷臉」就醫住院,杜絕「假病人」;醫師「刷臉 定位」雙重認證,杜絕「假醫生」。 除此以外,醫保局專項治理與飛行檢查相結合。飛行檢查確實起到了良好的震懾效果,促進了一些醫院規范醫療服務行為。據悉,截至2020年底,**醫保局直接開展了對264家定點醫療機構的飛行檢查,其中發現涉嫌違規的金額是28.1億元。 截至2020年底,**平臺總共接到了2.1萬條舉報線索,經各級醫保部門核實追回的基金達到了5.7億元,全國累計發放的舉報獎勵金達到301萬元,總共曝光了5萬多例典型案例。 來源|健康時報 作者|王振雅 編輯:小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