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兒腸梗阻怎么辦小兒腸梗阻的緩解方法 腸梗阻的鑒別診斷
…… (一)鑒別機械性腸梗阻和動力性腸梗阻 首先要從病史上分析有無機械梗阻因素。動力性腸梗阻包括常見的麻痹性和少見的痙攣性腸梗阻。機械性腸梗阻的特征是陣發性腸絞痛、腸鳴音亢進和非對稱性腹脹;而麻痹性腸梗阻的特征為無絞痛、腸鳴音消失和全腹均勻膨脹;痙攣性腸梗阻可有劇烈腹痛突然發作和消失,間歇期不規則,腸鳴音減弱而不消失,但無腹脹。X線腹部平片有助于三者的鑒別:機械性梗阻的腸脹氣局限于梗阻部位以上的腸段;麻痹性梗阻時,全部胃、小腸和結腸均有脹氣,程度大致相同;痙攣性梗阻時,腸無明顯脹氣和擴張。每隔5分鐘拍攝正、側位腹部平片以觀察小腸有無運動,常可鑒別機械性與麻痹性腸梗阻。 (二)鑒別單純性腸梗阻和絞窄性腸梗阻 絞窄性腸梗阻可發生于單純性機械性腸梗阻的基礎上,單純性腸梗阻因治療不善而轉變為絞窄性腸梗阻的占15~43%。一般認為出現下列征象應疑有絞窄性腸梗阻: 1.急驟發生的劇烈腹痛持續不減,或由陣發性絞痛轉變為持續性腹痛,疼痛的部位較為固定。若腹痛涉及背部提示腸系膜受到牽拉,更提示為絞窄性腸梗阻。 2.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和腹肌強直,腹脹與腸鳴音亢進則不明顯。 3.嘔吐物、胃腸減壓引流物、腹腔穿刺液含血液,亦可有便血。 4.全身情況急劇惡化,毒血癥表現明顯,可出現休克。 5.X線平片檢查可見梗阻部位以上腸段擴張并克滿液體,狀若腫瘤或呈“C”形面被稱為“咖啡豆征”,在擴張的腸管間常可見有腹水。 (三)鑒別小腸梗阻和結腸梗阻 高位小腸梗阻嘔吐頻繁而腹脹較輕,低位小腸梗阻則反之。結腸梗阻的臨床表現與低位小腸梗阻相似。但X線腹部平片檢查則可區別。小腸梗阻是充氣之腸袢遍及全腹,液平較多,而結腸則不顯示。若為結腸梗阻則在腹部周圍可見擴張的結腸和袋形,小腸內積氣則不明顯。 (四)鑒別完全性腸梗阻和不完全性腸梗阻 完全性腸梗阻多為急性發作而且癥狀明顯,不完全性腸梗阻則多為慢性梗阻、癥狀不明顯,往往為間隙性發作。X線平片檢查完全性腸梗阻者腸袢充氣擴張明顯,不完全性腸梗阻則否。 (五)腸梗阻病因的鑒別診斷 判斷病因可從年齡、病史、體檢、X線檢查等方面的分析著手。例如以往有過腹部手術、創傷、感染的病史,應考慮腸粘連或粘連帶所致的梗阻;如患者有肺結核,應想到腸結核或腹膜結核引起腸梗阻的可能。遇風濕性心瓣膜病伴心房纖顫、動脈粥樣硬化或閉塞性動脈內膜炎的患者,應考慮腸系膜動脈栓塞;而門靜脈高壓和門靜脈炎可致門靜脈栓塞。這些動靜脈血流受阻是血管性腸梗阻的常見原因。在兒童中,蛔蟲引起腸堵塞偶可見到;3歲以下嬰幼兒中原發性腸套疊多見;青、中年患者的常見病因是腸粘連、嵌頓性外疝和腸扭轉;老年人的常見病因是結腸癌、乙狀結腸扭轉和糞塊堵塞,而結腸梗阻病例的90%為癌性梗阻。成人中腸套疊少見,多繼發于Meckel憩室炎、腸息肉和腫瘤。在腹部檢查時,要特別注意腹部手術切口疤痕和隱蔽的外疝。 麻痹性腸梗阻在內、外科臨床中都較常見,腹部外科大手術和腹腔感染是常見的原因,其它如全身性膿毒血癥、嚴重肺炎、藥物中毒、低鉀血癥、腹膜后出血、腸出血、輸尿管絞痛等均可引起麻痹性腸梗阻,仔細的病史分析和全面檢查對診斷十分重要。 養生之道網導讀:小兒腸梗阻怎么辦?小兒腸梗阻是一種常見的疾病,病因有多種,主要癥狀為腹部疼痛等表現。小兒腸梗阻怎么辦呢? 腸梗阻是小兒時期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可由很多原因引起,臨床以陣發性腹部絞痛、嘔吐、肛門不排氣亦無排便為主要表現。發熱并不是腸梗阻的特異性表現,但卻可見于很多腸梗阻的病例中。那么什么情況下本病可出現發熱呢?出現發熱時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小兒腸梗阻 腸管內或腸管外的病變引起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就叫腸梗阻。引起腸梗阻的原因有兩大類,一類叫機械性腸梗阻,多由于腸閉鎖,腸狹窄,腸粘連,腸腫瘤,腸套疊,腸扭轉等原因所致。另一類叫功能 性腸梗阻,多由于消化不良,腸炎,腹膜炎,肺炎,敗血癥及腹部手術后等原因引起的腸麻痹所致。發生腸梗阻后,因腸內容物堵塞,腸管蠕動紊亂,病兒可出現腹疼,嘔吐,肛門停止排便排氣,腹脹等癥狀。隨著病情的進展,上述癥狀逐漸加重,腹部調線拍片及透視可以看到腸管脹氣和氣液面等異常體征。 同時因腸管內大量滲液,嘔吐大量胃腸液以及毒素吸收等原因,病兒發生脫水,酸中毒,精神萎靡,煩躁或嗜睡,發熱等一系列全身性改變。若并發腸管缺血和壞死、腸穿孔,則可危及生命。 一旦發生腸梗阻要及時上醫院,查清腸梗阻的原因,及時處理。慢性腸梗阻盡管病情較緩,但常逐漸加重,也需及早治療。 腸梗阻伴發熱一般見于因重癥肺炎、腸道感染、腹膜炎及敗血癥等引起腸麻痹以致病者,由此而引起的腸梗阻多見于小嬰兒。換句話說,當小兒尤其是小嬰兒在重度疾患時,除發熱、原發病癥狀外,若出現腸梗阻典型表現時,應高度警惕,以免貽誤病情。 對這類由重度感染繼發腸梗阻伴發熱者,臨床以治療原發病為主,亦即采用非手術療法,予抗炎、退熱降溫等,同時應予禁食、胃腸減壓、針刺足三里、合谷穴等,確認無機械性腸梗阻者,可予新斯的明促進腸蠕動。 家庭護理要南 1、機械性腸梗阻的治療以手術為主,特別是一些先天性腸道畸形,如先天腸道閉鎖,必須及時手術,但有些疾病如腸套疊,絕大多數可經氣灌腸得到治療,又如粘連性腸梗阻,有相當一部分患兒經禁食,胃腸減壓,中藥,輸液等保守治療而緩解。 2、目前最常見的機械性腸梗阻有三種疾病,即粘連性腸梗阻,腸套疊和腹股溝斜惱嵌頓。功能性腸梗阻主要針對引起腸麻痹的疾病進行治療,例如肺炎合并腸麻痹時,主要治療肺炎,同時采取禁食,胃腸減壓,洗腸等保守療法,減輕腸梗阻的癥狀,真正需要手術者很少。 3、絞窄性腸梗阻因病情重,發展快,應積極治療,并及時手術,以防發生嚴重的中毒性休克和腸管過多的壞死所導致的死亡。 家庭應急措施 發生小兒腸梗阻后,不要盲目喂食,患兒首先要禁食水,以減輕腹脹,體位選半臥位,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 如果是黏連性腸梗阻,在緩解期,勿進食較硬的食物,以半流體為主,蛔蟲性腸梗阻在緩解后應行驅蟲治療。 注意事項 1、無論何種腸梗阻,都不能給患兒喂水或吃東西,并注意觀察腹疼情況,嘔吐及排便排氣情況。如病兒腹疼劇烈或腹脹漸加重,或有煩躁,脈快等現象時,說明病情加重,應及時送醫院診療。 2、病兒手術后回家要注意飲食,少吃或不吃生冷食物,如生白薯、花生、豆類等,防止胃腸受刺激后梗阻復發。 3、注意病兒的保暖,勿著涼感冒。 總之,腸梗阻伴發熱時,即要重視腸梗阻的演變情況,亦不能疏忽原發病的治療。如此方能保證小兒盡快恢復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