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孕婦過度進補小心食物性腸梗阻 腸梗阻的常見病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腸梗阻是常見的外科急腹癥病因之一,不及時處理好可以發生嚴重后果。…… (一)機械性腸梗阻 常見的病因有: 1.腸外原因 (1)粘連與粘連帶壓迫 粘連可引起腸折疊、扭轉,而造成梗阻。先天性粘連帶較多見于小兒,腹部手術或腹內炎癥產生的粘連是成人腸梗阻最常見的原因,但少數病例可無腹部手術及炎癥史。 (2)嵌頓性外疝或內疝。 (3)腸扭轉,常由于粘連所致。 (4)腸外腫瘤或腹塊壓迫。 2.腸管本身的原因 (1)先天性狹窄和閉孔畸形。 (2)炎癥、腫瘤、吻合手術及其他因素所致的狹窄,例如炎癥性腸病、腸結核、放射性損傷、腸腫瘤(尤其是結腸瘤)、腸吻合等。 (3)腸套疊,在成人較少見,多因息肉或其他腸管病變引起。 3.腸腔內原因 由于成團蛔蟲、異物或糞塊等引起腸梗阻已不常見。巨大膽石通過膽囊或膽總管-十二指腸瘺管進入腸腔產生膽石性腸梗阻的病例,時有報道。 (二)動力性腸梗阻 1.麻痹性 腹部大手術后、腹膜炎、腹部外傷、腹膜后出血、某些藥物、肺炎、膿胸、膿毒血癥、低鉀血癥或其他全身性代謝紊亂均可并發麻痹性腸梗阻。 2.痙攣性 腸道炎癥及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均可引起腸管暫時性痙攣。 (三)血管性腸梗阻: 腸系膜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和腸系膜靜脈血栓形成為主要病因。 外一科專家說:各種病因引起腸梗阻的頻率隨年代、地區、民族、醫療衛生條件等而有所不同。例如:30年前,嵌頓疝所致的機械性腸梗阻的發生率最高,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預防性疝修補術得到普及,現已明顯減少,而粘連所致的腸梗阻的發生率明顯上升。 養生之道網導讀:準媽媽小劉現已懷孕36周,這天她吃完婆婆特意做的紅燒豬蹄后,突然覺得肚子疼,家人以為她將要分娩,急忙將她送到醫院。誰知產科醫生發現她宮頸未開,沒有一點即將臨盆的跡象。小劉依然不停嘔吐,胃腸外科醫生會診后認為,小劉可能是妊娠期腸梗阻。專家提醒說: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都容易發生腸梗阻,建議準媽媽們一定要適當運動幫助食物消化。…… 準媽媽小劉現已懷孕36周,這天她吃完婆婆特意做的紅燒豬蹄后,突然覺得肚子疼,家人以為她將要分娩,急忙將她送到醫院。誰知產科醫生發現她宮頸未開,沒有一點即將臨盆的跡象。小劉依然不停嘔吐,胃腸外科醫生會診后認為,小劉可能是妊娠期腸梗阻。專家提醒說:妊娠期、分娩期和產褥期都容易發生腸梗阻,建議準媽媽們一定要適當運動幫助食物消化。 過量補高蛋白 或造成食物性腸梗阻 專家教授介紹,臨床中發現,妊娠16~20周、32~36周或產后,女性都非常容易發生腸梗阻。 專家解釋:“懷孕本身不會引起腸梗阻,但懷孕后,孕激素水平增高,使得腸管平滑肌張力降低,腸蠕動減慢,再加上懷孕后容易發生便秘,糞塊堆積在結腸和直腸內,加上增大的子宮對腸管的壓迫作用,都可能成為腸梗阻的輔助性因素。” 他介紹,像小劉這樣的準媽媽們,本身就受妊娠生理影響、胃腸蠕動有所放緩,而她又因為孕期一次性進食大量高蛋白食物,造成食物難以消化吸收,堆積在腸管內,外加上平時缺乏運動,使腸蠕動更加緩慢,因而造成食物性腸梗阻。 妊娠期腸梗阻 對母嬰是嚴重并發癥 專家強調,妊娠期腸梗阻對母嬰來說都是一場嚴重并發癥。“因為腸梗阻不但可引起腸管本身解剖與功能的改變,還可以導致全身生理紊亂,由于妊娠期子宮增大,使孕期腸梗阻的鑒別診斷有一定的難度,再加上醫患雙方對放射線檢查、麻醉、手術的顧慮,導致診斷和手術經常延誤,致使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率增加。” 專家介紹,妊娠期腸梗阻的癥狀基本上和非孕期腸梗阻相似,但是因為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宮占據腹腔,腸袢移向子宮的后方或兩側,或由于產后腹壁松弛,使得體征不明顯、不典型,所以常被忽視。 孕婦腹痛且停止排便 應警惕腸梗阻 專家介紹,當妊娠合并腸梗阻時,多數患者會出現持續性或陣發性腹痛伴嘔吐,以及肛門停止排便和排氣。“由于孕婦本身腹腔空間減少,出現腹脹后,腹腔壓力增大,而且妊娠本身也會增加心肺負荷,因此,一旦發病,病情發展可能更快更嚴重。”褚忠華提醒,準媽媽們如出現腹痛、腹脹,以及肛門停止排便、排氣時,應高度警惕腸梗阻,并立即到醫院檢查、治療。 多動多吃易消化食物 可降低發生率 由于臥床多、活動少會增加食物性腸梗阻的機會,所以,專家建議準媽媽們懷孕期間一定要注意適當運動(如散步等)。 “最好多吃些易消化、富含纖維素的植物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少吃動物性食物,尤其不要吃太多高蛋白且不易消化吸收的食物。肉類食品可煮至熟爛后再吃。”褚忠華說。 此外,對于一些不易嚼爛、易形成團塊的食物,如糯米飯、年糕、粽子、湯圓、動物筋膜、肌腱等,孕婦要盡量少吃。特別是經常便秘者,平時更應多活動、多飲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食物,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藥物。 另外,專家提醒,積極防治各種孕期并發癥,也是預防食物性腸梗阻的重要舉措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