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人掌的功效作用 性味歸經:微苦,涼
仙人掌性味歸經:微苦,涼。 用法用量:鮮品1~2兩;外用鮮品適量,去刺搗爛敷患處。 注意事項:刺內含有毒汁,人體被刺后,易引起皮膚紅腫疼痛,瘙癢等過敏癥狀。 別名:風尾竻、龍舌、平慮草、神仙掌、觀音刺。 性味:性寒,味苦、澀。 古書記載仙人掌藥用價值: 仙人掌在我國做為藥用首載于我國清代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據該書記載,仙人掌味淡性寒,功能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健脾止瀉,安神利尿,可內服外用治療多種疾病,清代劉善術著的《草木便方》中記載,仙人掌苦澀性寒,五痔瀉血治不難,小兒白禿麻油擦,蟲瘡疥癩洗安然。《本草求原》載:寒,消諸痞初起,洗痔。《陸川本草》記載有消炎解毒,排膿生肌的作用,用于瘡癰癤腫咳嗽的治療。《嶺南采藥錄》記載:“仙人掌焙熱熨之,用于治療乳癰初起結核。 仙人掌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瘀消腫,健胃止痛,鎮咳。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癰癤腫毒,蛇咬傷,燒燙傷。價格:3~10000元一株不等。 《閩南民間》中說,用仙人掌鮮全草適量,共搗敷患處,治透掌疔。《廣西中》載:仙人掌止瀉,治腸炎腹瀉。《閩東本草》載:能去痰,解腸毒,健胃,止痛,滋補,舒筋活絡,療傷止血。治腸風痔漏下血、肺癰、胃病,跌打損傷。《湖南藥物志》記載:仙人掌消腫止痛,行氣活血,祛濕退熱生肌。《中國藥植圖鑒》記載:仙人掌外皮搗爛,可敷火傷,急性乳腺炎并治足胝。煎水服,可治痢疾。《分類草藥性》載:專治氣痛,消腫毒,惡瘡。《貴州民間方藥集》載:仙人掌為健胃滋養強壯劑,又可補脾、鎮咳、安神。治心胃氣痛、蛇傷、浮腫。《圖經本草》記載“仙人掌無毒,與浸酒服,治腸痔、瀉血。”從資料記載可以看出,仙人掌治療疔瘡腫毒的作用顯著。 仙人掌其他不為人知的藥用價值: 急性乳腺炎 取新鮮仙人掌或仙人球適量,除去表面的刺和絨毛,洗凈,搗爛。使用時將仙人掌糊涂敷于乳房紅腫處,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數次,以保持濕潤為度。 化膿性中耳炎 仙人掌、蒲公英各等份,洗凈后搗爛取汁,滴入耳內,每次2 4滴,每天2 3次。該方對化膿性中耳炎患者有良效,一般約需用藥3至5天,具有不錯的抗菌消炎和清熱解毒效果。 流行性腮腺炎 將仙人掌適量搗爛,加入鴨蛋清少許,充分調和均勻,裝瓶密封備用。治療時,將藥糊攤于厚的消毒紗布上,視患者腮腺部位腫大范圍而選擇貼藥面積的大小。單側發病貼單側,雙側發病貼雙側,每天換藥1次。用藥及時者,一般2次即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