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敏性皮炎的臨床案例過敏性皮炎的臨床案例 文章來源:《造口護理學》 責任編輯:醫學小編 【一般資料】 患者,女性,76歲,直腸癌根治乙狀結腸單腔造口術后1年,現因造口袋粘貼處皮膚出現發紅、瘙癢,造口袋粘貼困難就診。患者主訴:2個月前經腸造口朋友介紹,選用某類造口產品,之前粘貼此類造口底盤無不適癥狀,但此次粘貼后接觸部位皮膚發癢,更換造口底盤時發現腸造口周圍皮膚發紅,隨后又出現皮膚紅疹、破潰,近期癥狀加重,腸造口周圍皮膚無法有效粘貼造口袋。 【護理評估】 1.全身評估:患者糖尿病史20多年,血糖控制不理想, 血糖波動在15 ~20mmol/L,已出現糖尿病相關并發癥:視網膜病變、尿蛋白( + + +)等。 2.局部評估:腸造口位于左下腹部,圓形,直徑32mm,為乙狀結腸單腔造口,突出皮膚1cm,腸造口排出糞便成形。腸造口周圍皮膚凹陷,有紅疹、皮損處有滲液, DET評分9分(圖10-10)。 【診斷】 患者對使用的造口底盤發生過敏性皮炎。 【護理措施】 1. 腸造口周圍皮膚清洗:先用柔軟紙巾清潔糞便,再用生理鹽水沾濕紗布清洗腸造口及其周圍皮膚,清洗干凈后拭干皮膚。 2. 過敏性皮炎的護理:根據醫囑涂抹激素類藥膏(圖10-11),涂藥20分鐘后,再用清水洗干凈造口周圍皮膚(圖10-12)。抹干皮膚后使用藻酸鹽敷料吸收滲液,予水膠體超薄敷料覆蓋(圖10- 13),在腸造口與皮膚連接的縫隙處,用防漏條將凹陷處填平,以減少糞便對皮膚的刺激。 3. 更換另一系列的造口產品:斑貼試驗后選用不過敏的造口底盤(圖10-14)。但需跟進,如再次發生過敏性皮炎,而糞便成型,可指導患者接受結腸造口灌洗。 4. 做好血糖的監測:建議就診糖尿病專科,按醫囑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注意飲食并監測血糖,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6mmo/L,餐后血糖在8mmol/L以下較為理想。 5. 護理效果:患者腸造口周圍皮損1周后完全愈合(圖10-15)。更改后的造口袋使用沒再發生過敏現象。指導患者繼續使用更改后的造口袋。 【護理體會】 過敏性皮炎是腸造口周圍皮膚的并發癥,多見于敏感皮膚。糖尿病患者的皮膚較脆弱,高血糖會加劇皮膚損傷程度。因此,對敏感皮膚,最好預防進行斑貼試驗。粘貼造口袋后出現造口周圍皮膚瘙癢,要及時查找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