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口并發癥之造口皮膚黏膜分離造口并發癥之造口皮膚黏膜分離 文章來源:《中國腸造口護理指導意見》、《傷口造口失禁專科護理》 醫學編輯:醫學小編 【定義】 造口皮膚黏膜分離是指腸造口處腸造口黏膜縫線處的組織愈合不良,使腸造口黏膜與腹壁皮膚的縫合處分離,分離處留下一個開放性傷口,造口皮膚黏膜分離是腸造口手術后的早期并發癥之一,多發生在術后1~3周。 【原因】 1. 造口局部缺血壞死:壞死黏膜脫落后,造口黏膜與皮膚形成傷口所致。 2. 腹壁開口:造口形成時皮膚開口過大導致造口張力過大。 3. 縫合:腸造口黏膜縫線固定不牢而脫落,或手術縫合的太少。 4. 全身情況:營養不良、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致組織愈合不良。 5. 腹壓過高:術后腹壓過高,導致皮膚黏膜縫線處牽張力過大,致使造口皮膚黏膜分離。 6. 組織缺損過多:腸造口周圍皮下組織切除過多,而殘留空腔導致造口皮膚黏膜不愈合。 7. 造口結構、位置差:造口結構差,位置不佳,造口周圍皮膚凹凸不平,在使用造口用品時,過度拉伸皮膚,造成縫線張力過大,導致造口皮膚黏膜分離。 【評估】 1. 評估分離程度(造口黏膜與皮膚分離的程度,根據分離的面積可分為部分分離和完全分離,根據分離的深淺分為淺層分離:分離深度小于0.5cm和深層分離:分離深度大于0.5cm)。 2. 評估造口高度:造口黏膜與皮膚的高度。 【臨床護理建議】 腸造口黏膜縫合處分離較淺者: 1. 先用無菌生理鹽水將腸造口黏膜縫合分離處徹底沖洗干凈,用紗布擦干。勿使用棉簽擦干生理鹽水,以免在操作過程中棉簽傷及已分裂的組織。 2. 擦干創面后撒上造口護膚粉 3. 局部涂抹防漏膏保護 4. 粘貼一件式造口袋,避免排泄物污染,促使傷口愈合。 腸造口黏膜縫合處分離已深至腹腔內者: 1. 先用無菌生理鹽水將腸造口黏膜縫合分離處徹底沖洗干凈,用紗布擦干。勿使用棉簽擦干生理鹽水,以免在操作過程中棉簽傷及已分裂的組織。 2. 擦干場面后使用藻酸鹽敷料填充傷口。 3. 使用凸面底盤加腰帶固定。 【醫療措施】 腸造口皮膚黏膜分離后期,若合并造口狹窄,則需手術治療。 【護理預防指導】 1. 術后密切觀察造口黏膜顏色,以及造口周圍皮膚縫合處是否分離。 2. 避免傷口污染,選擇適宜的造口換袋時間,清洗造口旁的傷口時,盡量避開患者習慣的排便時間,減少排泄物污染造口。 3. 術后常規使用造口腹帶,減輕腹部切口及造口周圍張力。 4. 做好常規的造口護理,不能使用刺激性有機溶液清潔造口及周圍皮膚,避免不良刺激。 5. 指導患者加強營養,防止因營養差而出現造口皮膚黏膜分離;避免進食難消化的食物,以免堵塞造口;有飲食限制的病人要堅持特殊飲食指,如糖尿病患者,選擇糖尿病飲食,并注意檢測尿糖變化。 6. 指導患者術后正確進行人工擴肛,注意觀察有無大便變細及排便困難的癥狀,如有異常,及時復診。 【醫療預防】 1. 手術前做好造口定位。 2. 手術過程中操作要熟練、規范。 3. 手術過程中,縫合造口黏膜時,造口黏膜縫線要牢固。 4. 造口手術過程中,切除造口皮下組織要適當。 5. 手術過程中應減少局部感染。
上一篇放射性皮膚損傷下一篇造口發生了狹窄,我該怎么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