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口術后早期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造口術后早期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文章來源:《現代傷口與腸造口臨床護理實踐》 責任編輯:醫學小編 【腸道并發癥方面】 1. 腸麻痹:長時間的手術、使用大量麻醉藥、手術時觸摸及刺激腸管等都會引致腸蠕動緩慢、甚至停頓。患者表現為噯氣、惡心、嘔吐及腹脹,腹鳴音減弱或消失及無排氣或排便。一般需要留置胃管行胃腸減壓,以便減輕腹脹情況。 2. 腸梗阻:腸梗阻原因主要是腸粘連、腸吻合口狹窄或大便堵塞。根據嚴重程度可分為不完全性和完全性梗阻。梗阻初期腸鳴音活躍或高調,可伴氣過水音。梗阻進展后腸鳴音漸漸減弱,甚至停頓。一般需要留置胃管進行胃腸減壓,從而減輕腸梗阻癥狀,嚴重及持續性梗阻則需要手術以防止腸壞死及腸穿孔發生。 3. 吻合口漏:患者常出現腹痛、腹脹、發熱、心率加快、局部性或者彌漫性腹膜炎的癥狀和體征,有時表現為突然發生的彌漫性腹膜炎和休克。引流管引出渾濁液體(如:稀便、尿液),發熱(體溫持續≥38.0℃)。觀察到這些情況需要立即通知醫生,及時做好相應處理。 【造口本身并發癥方面】 1. 造口水腫 :造口水腫原因主要是手術時,造口腸黏膜受創傷,容易發生水腫,而顏色可能淤紅色。或由于造口底盤開口太小,擠壓造口黏膜所致。手術后應使用透明造口袋,方便觀察異常情況。一般手術后約6~8周水腫會逐漸消退,顏色亦轉為鮮紅色。較為嚴重的水腫可以用高滲性鹽水濕敷,如果水腫情況持續嚴重,則要通知醫生處理。 2. 造口缺血 :供應造口的血管可能在手術過程中受到創傷,令造口受到暫時性缺血,造口顏色呈深紅色。輕微及短暫缺血只需觀察,清潔造口時注意清除壞死組織,重現鮮紅色造口。嚴重造口缺血可能是因為外科手術所導致,通常在手術后1~2天觀察到造口黏膜呈淤黑色,需要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3. 造口出血 :造口腸黏膜像嘴唇一樣容易破損出血,只需輕輕在出血處加壓便可止血。另外,造口黏膜與皮膚縫線之間也可能有出血情況,可在出血處撒上護膚粉后再加壓止血。如從造口流出血液,則需要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4. 造口回縮 :造口黏膜與皮膚縫線太緊會令皮膚凹陷不平,皮膚受大便或尿液浸漬太久便容易損傷。可用防漏膏填平凹陷不平處,預防滲漏,避免皮膚損傷。另外亦可選用凸面底盤填平凹陷不平處,并配合腰帶一起使用。手術后腹部腫脹,都會使造口嚴重下陷,甚至導致縫線部分或全部脫落。這種情況需要密切觀察及護理,首先要評估造口回縮的程度,如果是部分縫線脫落或輕微回縮,在造口周圍皮膚填補防漏膏才貼上造口袋。如果全部縫線脫落或造口嚴重回縮,則需要立即通知醫生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