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口術后心理護理與康復造口術后心理護理與康復 文章來源:《現代傷口與腸造口臨床護理實踐》 責任編輯:醫學小編 【目標】 造口患者康復目標是:最大程度地恢復原來的生活方式;感情上比較舒適地接受自己的身體。對于造口患者來說失去肛門或者尿道口的過程就是一個經歷巨大損失的過程,腸造口治療師可以從心理支持、知識教育、造口袋使用和更換以及腸造口并發癥的預防和治療方面,給造口患者提供康復服務,使造口患者盡早回歸社會生活。 【適應階段】 一個人在面臨任何形式的缺失,比如:功能缺失、軀體形象改變、失去親人等,其心理過程大致相同。但需要注意每個個體的經歷是非常獨特的,也就是說人們會在不同的順序,和不同的水平上經歷適應不同階段。 1. 第一階段:休克/驚慌失措:是對一些突然發生,影響到個體安全和完好性且無法抵御的“威脅”時的一個常見反應。常見行為有:歇斯底里的表現以及麻木,或機械性行為表現(情緒發泄,但不能真正地接受信息)。 護理措施:看管;常規支持護理。 2. 第二階段:保護性退卻( 否認 ):通過否認其存在或最小化它的重要性,來應對潛在的或者存在的威脅。常見行為有:術前:患者否認造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術后:患者忽略造口,拒絕參與自我護理或者盡管承認有造口,但否認情緒影響,表現為不恰當地使用幽默;過于理智。或者在沒有造口回納計劃的時候,患者經常關注于回納計劃而拒絕當前的處置。 注意:患者在否認階段會經常地表現為“樂觀”,非常正向可以表現為很好的應對現狀的能力。 護理措施:術后不要強迫患者面對事實。恰當的做法是用溫和的提醒的方式指出出院計劃的必要性,讓患者明確他的關注點。 3. 第三階段:認知階段:個體通過對他的情緒進行調整后能夠自己開始面對威脅;患者開始認識腸道或泌尿道轉道的真實性。常見行為:由于憤怒和悲傷,情緒上呈現出敵對,易怒,悲哀,退縮等表現;偶爾也表現為“表演性行為”(比如:將造口袋露出在衣服外面,以強迫每一個人面對造口)。 護理措施:傾聽;肯定患者的感受;向患者保證這些負性的情緒會逐漸淡化,同時對造口的感覺也會慢慢好轉。 第四階段:適應階段:當急性悲傷期過后,患者關注點將轉向如何應對生活和學習自我護理方面。在此階段,患者會不斷搖擺于認知階段與適應階段之間,表現為悲傷情緒重復出現,同時會想知道如何進行自我護理。常見行為:提問題,參與到自我護理中,計劃未來。 護理措施:教育,設定目標,解決問題,必要時安排造口志愿者訪談。 上一篇如何排放造口袋里的排泄物下一篇結腸造口灌洗的條件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