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現狀研究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現狀研究 文章發表于:《護理管理雜志》 作者:郭淑麗,郭愛敏,徐園(北京協和醫院) 本文由網友“秋雨梧桐”推薦(請勿轉載) 【摘要】 目的:調查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現狀,并分析其相關影響因素。 方法:對保留永久性結腸及回腸造口的71 例患者應用造口患者生活質量量表進行問卷調查。 結果: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為( 47. 23 ± 17. 02) 分,不同年齡、是否自行造口護理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 ﹤ 0. 05) 。 結論: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總體偏低,護士應該關注該人群的生活質量現狀,尋求最佳的護理方法。 【關鍵詞】永久性腸造口; 生活質量; 護理; 腸造口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需要,也是患者永久生活的保證,但同時它也破壞了患者身體的完整性。對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而言,對腸造口的接受程度及自我護理能力將長期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1]。目前,國內外關于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多采用普適性量表進行測評[2 - 9],缺乏對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特異性測量,如造口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程度。且研究對象多圍繞直腸癌術后保留結腸造口患者,包括臨時性造口患者,只有少數限定為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隨著我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病率的提高,行永久性回腸造口患者數量逐年攀升。所以,本研究旨在使用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特異性量表對永久性結腸和回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現況進行研究,以期為幫助造口患者改善生活質量和提高護理服務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 1 對象選擇 2012 年12 月至2014 年12 月在我院保留永久性腸造口患者71 例,其中直腸癌術后行結腸造口患者49 例,潰瘍性結腸炎術后行回腸造口17 例,克隆氏( Crohn) 病術后行回腸造口3 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術后行回腸造口2 例。納入標準:①行永久性腸造口術后( ≥3 個月) 未行腸造口回納術,至今存活者;②自愿參加本研究者;③既往無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或精神異常者;④聽力正常,可以通過面對面或電話訪談完成量表者。 1. 2 方法 1. 2. 1 調查工具 1. 2. 1. 1 一般資料調查表 自行設計,包括: ①人口統計學資料: 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醫療費用支付方式、家庭人均月收入、照顧者與患者的關系等; ②一般臨床資料: 造口部位、排便成型、造口并發癥、造口自我護理、放/化療等。1. 2. 1. 2 造口患者生活質量量表( Stoma - Quality of Life,Stoma- QOL) [10] 該量表包括身心狀況、造口袋的影響、社會交往、與家屬朋友的關系4 個維度共20 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經常”“有時”“很少”“從不”賦值1 ~ 4 分。20 個條目總分為原始粗分,按公式轉化為標準分: 100 × ( 維度原始粗分- 維度理論最低分) /( 維度理論最高分- 維度理論最低分) 。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該量表總Cronbach's α 系數為0. 893,重測信度為0. 991,各條目與總分的相關系數為0. 301 ~ 0. 791。 1. 2. 2 調查方法 于患者出院3 個月后由研究小組成員通過電話進行隨訪,采用統一的電話訪談形式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1. 2. 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4. 0 統計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描述;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 2 結果 2. 1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一般資料( 見表1 ~ 2) 2.2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 見表3 ~ 4) 3 討論 3. 1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偏低 本研究中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術后3 個月生活質量評分為( 47. 23 ± 17. 02) 分,說明本組患者生活質量總體偏低。分析原因可能與本組患者攜帶永久性腸造口時間較短、對腸造口的適應能力較低有關。研究指出,手術方式和造口的存在嚴重影響患者自身形象、生活方式、心理狀態和社會功能[11 -12]。本組患者生活質量各維度得分中,腸造口術后患者“身心狀況”評分最低,說明患者身心狀況受到的影響最大,與路潛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能由于本組患者仍處于腸造口適應初期,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未調試到最佳狀態。本組患者“造口袋的影響”得分僅高于“身心狀況”得分,究其原因,一方面,腸造口改變了患者軀體形象,使其自尊受到強大刺激; 另一方面,造口患者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要時常顧及造口,擔心造口袋松脫、泄露、膨脹,甚至發出聲音、產生異味; 排便不規律使其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尷尬、焦慮情緒; 一旦發生造口并發癥,更會影響患者造口袋的佩戴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社會交往”及“與家屬朋友的關系”得分相近且相對較高,表明親屬、朋友對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產生正向作用。與方文等[14]的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中95. 77% 的患者已婚,術后生活和造口護理方面的照顧者以直系親屬為主,家庭支持系統對幫助患者適應造口有重要意義。另外,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媒體對相關知識的宣傳與普及,使得社會對腸造口患者的接受度越來越高,有助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 3.2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相關因素分析 3. 2. 1 年齡 由表4 可以看出,< 60 歲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分高于≥60 歲患者( P < 0. 05) 。可能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接受能力均下降,且年輕人接受新事物比老年人快、適應能力強,導致腸造口60 歲以上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低于60 歲以下患者。 3.2. 2 造口自我護理 本研究中,進行造口自我護理的患者生活質量優于不能自我護理者( P < 0. 05) 。可能與我科大力開展患者及家屬造口相關知識及技能培訓有關。術后指導可幫助腸造口患者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尤其要加強腸造口患者健康知識和自我護理技能的指導[11]。患者從入院即由造口治療師對其及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指導,術前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減輕患者的焦慮; 術后對保留腸造口患者進行操作培訓,指導并教會患者自我護理腸造口,正確使用各種造口用品等; 患者出院后造口治療師密切隨訪,告知患者有效預防造口并發癥的方法,及時解答患者出現的問題等,幫助永久性腸造口患者提高腸造口適應水平。因此,通過各種渠道給予患者健康教育和專業指導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造口護理是一項完全可以經過學習而勝任的操作技術[15]。因此,護士要教給患者進行自我護理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患者主動參與造口護理管理的意識以及獨立護理造口的信心和勇氣,提高生活質量。 4 小結 本研究采用造口患者生活質量量表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進行生活質量研究,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生活質量總體偏低,應該關注該人群的生活質量現狀,呼吁家庭、社區和醫院對其進行相應的干預以提高生活質量。另外,隨著保肛技術的不斷革新,臨床上行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的數量有所減少,由于本研究調查時間為患者出院3 個月后及樣本量偏少,有一定局限性; 建議延長調查時間,增加樣本量,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進行長期隨訪,以獲取患者不同時間段及更大樣本量患者的生活質量現狀,相對增加結果的可靠性。同時,規范造口專科護士工作內容及流程[16],相信通過對專業的優化與管理的提升,可以為永久性腸造口患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胡鴿,周華,肖芳. 老年腸造口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 四川醫學,2010,8( 7) : 1981 - 1983. [2] 朱珍玲. 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 護理學報,2011,18( 4B) : 17 - 20. [3] 吳愛鳳. 腸造口病人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9,23( 4B) : 3037 - 3038. [4] 錢惠玉,徐文亞,翁亞娟,等. 形象化健康教育模式對腸造口患者短期生活質量的影響[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 5) : 441 - 442. [5] 陸宗燕,劉春芳,宋麗萍,等. 直腸癌Miles 手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調查與自我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 19) : 125 - 126. [6] 唐艷華,黃麗麗,孫春霞. 自我效能增強干預對提高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 ( 33 ) :4029 - 4030. [7] Mastracei TM,Hendrcn S,O'Connor B, et al. The impact of surgery forcolorectal cancer on quality of life and functional status in theelderly[J]. Dis Colon Rectum,2006,49( 12) : 1878 - 1884. [8] 楊秀秀,付菊芳,李秦,等. 直腸癌結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J]. 護理學報,2012,19( 1B) : 5 - 9. [9] 張鐵玲,胡愛玲,徐洪蓮,等. 結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關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 護理學雜志,2013,28( 2) : 40 - 43. [10] 吳雪,金曉燕,尚少梅,等. 造口病人生活質量量表中文譯本的信度、效度分析[J]. 中國護理管理,2011,11( 7) : 23 - 26. [11] 鄭美春,辛明珠,張惠芹,等. 永久性乙狀結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 ( 9C) :3234 - 3238. [12] 王婷,陳湘玉,吳玲. 應對方式對造口患者適應水平的影響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2015,15( 6) : 383 - 385. [13] 路潛,郭蕾蕾,王靜. 直腸癌結腸造口病人生活質量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2,37( 9) : 648 - 654. [14] 方文,陳永彤,朱蕊玉,等. 直腸癌術后人工肛門患者生活質量調查研究[J]. 護士進修雜志,2002,17( 7) : 560 - 563. [15] 鄭美春,鄧益君,張惠芹,等. 結腸造口患者造口自我護理能力和希望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2014,14 ( 6 ) :393 - 395. [16] 張其健,戴薇薇,唐瓊芳. 我院傷口護理中心的建立與運行管理實踐[J]. 護理管理雜志,2013,13( 11) : 777 - 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