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療前FDG。校牛裕茫詷藴蕯z取值預測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放療療效的價值療前FDG。校牛裕茫詷藴蕯z取值預測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放療療效的價值 文章發表于:《結直腸肛門外科》 作者:王建凱,董信春,胡永國,繆國英,張維勝,崔蘭蘭,馬文,張利娟,馮石芳(甘肅省人民醫院) 本文由網友“莫名”推薦(請勿轉載) 【摘要】 目的:探究療前FDGPET-CT標準攝取值(SUV)預測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放療療效的相關性。 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60例,治療前對其進行FDGPET-CT檢測,分析臨床各病理參數與患者療效和預后的相關性。 結果:患者3年生存率與年齡、淋巴結轉移情況、浸潤深度及癌胚抗原(CEA)具有明顯相關性(P<0.05),與其性別和分化程度無相關性(P>0.05);經過多因素分析可知,影響患者生存的臨床病理參數為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和FDGPET-CT標準攝取值(P<0.05)。 結論:FDGPET-CT標準攝取值是影響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SUV值與患者放療效果呈負相關關系,可以作為臨床上對復發性直腸癌患者治療及預后療效判斷的有效工具。 【關鍵詞】FDGPET-CT標準攝取值;直腸癌;術后復發;放療療效;相關性; 在所有消化道腫瘤中,我國直腸癌的發生率位于第三位,位于食管癌和胃癌之后,且近年來直腸癌的發生率及致死率均逐年上升[1]。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在分子水平上對腫瘤組織的生物學特征,如生化代謝等進行動態的、無創的、定量的觀察,能夠對腫瘤定性進行具有高準確性、高特異性的診斷。惡性病變的一個判定標準就是氟脫氧葡萄糖(FDG)標準攝取值(SUV)>25,SUV值能夠對腫瘤生物學惡性情況進行預測和評估,從而能夠對患者預后進行判斷[2]。本文為探究療前FDGPET-CT標準攝取值預測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放療療效的相關性,選取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60例,所選患者均在術前進行過FDGPET-CT檢查,且臨床病理資料完整。60例患者包含男38例,女22例;≥65歲患者14例,40~64歲29例,<40歲17例;颊呔橥獗狙芯,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 >0.05),同時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FDGPET-CT檢查方法。檢測前,患者需空腹6h以上,進行7.40MBq/kgFDG顯像劑的靜脈注射,注射后進行60min的平靜休息則可進行PET-CT檢查。通過CT數據對PET圖像進行衰減矯正,圖像的重建則采用迭代法,最后進行CT和PET圖像的融合。檢查結果需由2位及以上醫師在對患者其他臨床資料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閱片,按照病灶病態、濃聚程度、位置等,在結合CT所見沿病灶周邊勾畫感興趣區(ROI)后,依據ROI放射性計算與受試者體重與注射劑量,進行腫瘤組織的PDG代謝率半定量,計算機工作站自動計算出標準攝取值[3]。對患者進行為期3年的隨訪,對失訪患者進行記錄,統計所有患者3年生存內生存情況。 1. 3統計學方法 用SPSS13.0軟件對SUV與臨床各因素關系行Spearman法相關分析,1ogrank法檢驗和單因素分析,Cox模型用于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病理參數對患者3年生存率的影響 患者3年生存率與年齡、淋巴結轉移情況、浸潤深度及CEA 具有明顯相關性(P<0.05),與其性別和分化程度無相關性(P>0.05),具體見表1。 2.2臨床病理參數多因素回歸分析 經過多因素分析可知,影響患者生存的臨床病理參數為淋巴結轉移、浸潤深度和FDGPET-CT標準攝取值(P<0.05),具體見表2。 3討論 對于復發性直腸癌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術后復發患者未使用過放射治療的手段,放療則可以作為一種被大多數患者接受的姑息治療方法,能夠對患者癥狀進行顯著的改善,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期[4]。單使用放療對復發性直腸癌患者進行治療,雖然具有明顯的效果,但其預后仍不理想。所以,臨床上急需尋找和探究影響復發性直腸癌患者放療效果的相關因素,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具體化的治療,進而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5]。FDGPET-CT是功能影像學手段的一種,具有非侵襲性的特點,能夠對腫瘤局部顯像劑濃聚度進行探測,以此對患者腫瘤的生物學行為及良惡性進行判斷[6]。SUV是腫瘤預后判定的可靠依據,SUV值越大,表明腫瘤惡性程度越高,患者預后效果越差[7]。PET-CT在惡性腫瘤的診斷及療效的評價方面已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乳腺癌、腸道腫瘤、頭頸部惡性腫瘤、肺癌等的預后也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但對于復發性直腸癌患者放療效果的預測鮮有報道[8]。本文研究結果顯示,FDGPET-CT標準攝取值是影響患者預后及治療效果的一項重要的、獨立的指標,標準攝取值大小與患者預后效果呈明顯的負相關關系。 本研究中,亦發現腫瘤浸潤程度與淋巴結轉移情況也是影響患者預后的獨立指標和重要因素。直腸癌轉移的出現一般與腫瘤血管的生成密切相關,血管的增加會使得腫瘤細胞進入循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尤其是患者漿膜下層血管受到侵襲時,所以轉移和侵襲層次關系密切[9]。一般認為,直腸癌Duke分期會對患者預后產生重要影響,淋巴結轉移及腸壁侵襲程度是Duke分期的兩項基本因素。但本研究中,并未發現直腸癌Duke分期與患者預后之間的相關性,這可能是因為Duke分期自身的缺陷有關,例如淋巴結轉移數目的不同并沒有被納入分期的標準,對預后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10]。癌胚抗原是直腸癌中最具代表性的腫瘤標志物,對于直腸癌術后復發的檢測和預后效果的評估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結果顯示,CEA濃度越高,患者病情越重,CEA陽性與較差的預后相關。本研究中,患者年齡與預后呈負相關關系,相關研究結果也顯示,年齡≤30歲的患者,其預后效果最差,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中青年直腸癌患者就診時已處于病情中晚期以及誤診率較高。 綜上所述,FDGPET-CT標準攝取值是影響直腸癌術后復發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SUV值與患者放療效果呈負相關關系,可以作為臨床上對復發性直腸癌患者治療及預后療效判斷的有效工具。 【參考文獻】 [1]趙寶帥,張文燕,王翠英,等.18F-FDGPET-CT最大標準攝取值對貝伐珠單抗化療GBM 患者療效及預后的預測價值[J].山東醫藥,3017,57(30):83-84. [2]李建成,孫偉杰,陳少興,等.18F—FDGPET-CT代謝參數對食管癌近期療效預測價值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3017,34(16):1157-1161. [3]KimSJ,ChangS.Volumetricparameterschangesofsequential18F-FDGPET/CTforearlypredictionofrecurrenceanddeathinpatientswithlocallyadvancedrectalcancertreatedwithpreoperativechemoradiotherapy[J].ClinicalNuclearMedicine,3015,40(13):930-931. [4]劉琪,余雯,蔡旭偉,等.PET-CT 用于評價食管鱗癌放療中18F—FDG高攝取區域的空間動態變化的前瞻性研究[J].中國癌癥雜志,3016,36(3):161-167. [5]丁重陽,孫晉,李天女,等.治療前18F-FDGPET/CT最大標攝取值在濾泡性淋巴瘤中的預后價值[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3015,33(5):1331-1335. [6]林虹霄,錢立庭,潘博,等.FDGPET-CT顯像代謝參數與食管癌放療預后相關性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3017,36(13):1394-1398. [7]GadeM,KubikM,FiskerRV,etal.Diagnosticvalueof18F-FDGPET/CTasfirstchoiceinthedetectionofrecurrentcolorectalcancerduetorisingCEA[J].CancerImaging,3015,15(1):1-8. [8]黃洪暉,肖菲,韓曉鳳,等.治療中期~(18)F-FDGPET/CT與初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患者療效及預后的相關性[J].腫瘤,3016,36(3):194-301. [9]梁淑貞,牛立志,穆峰.氬氦刀冷凍消融術后PET/CT的標準化攝取值與腫瘤殘存的相關性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3017,36(9):811-814. [10]李莉琴,劉纖,邸玉鵬,等.18F—FDGPET-CT不同SUV閾值法與胰腺癌GTV 靶區相關性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3016,33(1):3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