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怡春院,精品囯产无码久久久久久密桃,熊猫电影网,无遮挡一级毛片视频

市場銷售咨詢

027-82302765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頁 >> 客戶關愛 >>護理技巧 >> 短腸綜合征患者的護理進展
详细内容

短腸綜合征患者的護理進展

短腸綜合征患者的護理進展


文章發表于:《解放軍護理雜志》

作者:江方正,吳莉莉,彭南海,葉向紅(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本文由網友“蔚藍天空”推薦(請勿轉載)


【摘要】

小腸廣泛切除后或先天性腸道過短導致小腸的吸收面積不足,隨之出現的消化吸收障礙、營養不良、代謝紊亂等臨床綜合病征稱為短腸綜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SBS患者殘存腸道的代償程度受年齡、腸道切除范圍和部位、回盲瓣和結腸是否保留、殘存腸道功能狀態、腸切除后距第一次治療時間長短等因素影響[1]。殘存小腸通常可通過代償和適應,使其吸收各種營養素、水、電解質等物質的能力接近或恢復至腸道手術前水平,這一過程需數月至數年不等。


【關鍵詞】腸道;短腸綜合征;營養支持;護理;

SBS患者的治療和護理均十分棘手,其病死率約為18%~25%[2-3]。本文對SBS的概念、診斷標準、護理現狀及進展等進行綜述,以期為減少SBS患者并發癥的發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參考依據。

1 SBS的概念與診斷

1.1 SBS的概念 

SBS指各種原因引起的小腸廣泛切除或曠置后,腸道吸收面積顯著減少引起的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殘存功能性腸管不能維持患者的營養需求,導致機體出現嚴重腹瀉、脫水、消瘦、進行性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水和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的狀況,繼而出現代謝功能障礙、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敗血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綜合征[4]。

1.2 SBS的診斷 

目前,SBS的診斷尚無統一標準,除了要看殘存小腸的絕對長度之外,還與患者年齡、是否保留回盲瓣、結腸是否完整、殘存小腸部位及殘存的小腸功能狀態等因素相關[5],其中小腸殘存多長為SBS的爭議甚大。作為SBS的診斷依據,文獻[6-7]報道的殘存小腸的絕對長度從50~200cm不等,如吳肇漢[8]將其設定為<60cm,Thompson等[9]的研究中為<180cm,黃立平等[10]的研究中則為<200cm。有研究[11]將“是否保留回盲瓣”與SBS的定義相聯系:有回盲瓣,屈氏韌帶至回肓瓣小腸長度≤100cm;無回盲瓣,屈氏韌帶至回肓瓣小腸長度≤150cm。新生兒期,保留40cm小腸,且沒有回盲瓣;保留20cm 小腸,且有回盲瓣,亦可診斷為SBS[7,12]。結腸能否保留也直接影響患者是否發生SBS[13]。保留完整結腸,殘存至少100cm 小腸;結腸切除,殘存至少150cm小腸可診斷為SB[13]。有研究[15-16]指出,切除的小腸長度超過70%會發生SBS,醫源性切除超過75%小腸將出現SBS[17]。超短腸綜合征(extremely short bowel syndrome,ESBS)是SBS最嚴重的形式,以小腸殘存長度<20cm和是否存留回盲瓣作為診斷標準。有學者[18-19]總結臨床資料,分析了SBS各種診斷要素后提出,應該依據復發的膿毒血癥和早期的肝損害進行診斷ESBS;Candusso等[20]提出,殘存小腸長度不足30cm可稱為ESBS;任建安等[13]的研究中,ESBS則是指有回盲瓣,殘存小腸長度≤35cm;無回盲瓣,殘存小腸長度≤75cm。然而把切除75%長度的小腸作為SBS的標準顯然不恰當,因為小腸長度因人而異;將殘存小腸長度<100cm定義為SBS同樣也不確切,因為部分患者的殘存小腸仍能維持的消化、吸收功能而不出現癥狀[5]。綜合分析,目前臨床采用最多的的SBS診斷標準為:殘存小腸長度≤100cm,保留回盲瓣;殘余小腸長度≤150cm,無回盲瓣[17]。

2 SBS的發生原因及病理、生理改變

2.1 SBS的發生原因 

SBS的發生原因常分為先天性、后天性兩種。有報道[21]指出,多種原因引起的腸絞窄、腸系膜血管內血栓形成或栓塞、小腸惡性腫瘤、小腸廣泛性病變、腸管大面積缺血壞死導致小腸腸管被切除而形成SBS。Wales等[7]和Petty等[22]則認為,SBS多數為后天性手術切除腸襻所致,主要原因為創傷及手術并發癥、腸梗阻、腸扭轉、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克羅恩病、惡性腫瘤、壞死性腸炎、放射性腸炎、運動障礙、腸閉鎖、臍突出和腹裂、動靜脈血栓形成、無神經節細胞癥等。

2.2 SBS的病理及生理改變 

腸吸收表面積減少及腸內過快運輸是SBS的主要病理、生理改變,也是手術治療和術式選擇的理論基礎[23-24]。發生SBS后,殘存腸管要經過1~2年的急性期、代償期和恢復期,逐步通過代償和適應,改善吸收功能。腸道切除后早期為急性期(失代償期),腹瀉較為嚴重,常伴有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SBS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和營養不良,具體癥狀如貧血、體質量減輕、疲乏,肌萎縮、低白蛋白血癥、皮膚角化、肌肉痙攣、凝血功能障礙、骨痛以及鈣、鎂缺乏引起的相關癥狀等[21]。

3 SBS的治療

SBS的治療主要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12,21,25],非手術治療包括:腸外營養(parenteralnutrition,PN)與腸內營養(enteral nutrition,EN)、腸康復治療、生長因子、藥物輔助治療等;手術治療包括:小腸倒置術、自體胃腸道重建術、逆轉腸節段、人工腸瓣膜、再循環腸襻、連續橫向腸成形術、復原殘余腸管、間置逆蠕動腸段、間置結腸、構建腸圈襻、縱行切開小腸襻以延長腸段、延長長度、解除梗阻、修復瘺管、切除病腸、小腸移植、干細胞移植與基因治療等方法。

4 SBS的護理進展

4.1 營養支持的護理 

營養支持是SBS最主要、最基本的處理方法[26],其他治療措施都是以此為基礎。營養支持可分為PN與EN,途徑選擇的主要依據為SBS患者殘存腸道的長度和功能情況,若殘存腸道具有一定代償功能,可安全進行營養支持時,首選EN。

4.1.1 PN的護理 經腔靜脈途徑輸注PN及補充液體、電解質,是SBS急性期治療的重要手段,能夠避免患者因水電解質、酸堿紊亂而發生周圍循環衰竭,為患者贏得了腸代償的時間。目前,臨床常采用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及中心靜脈置管實施PN,無論是哪種導管均需嚴防導管膿毒癥的發生。SBS患者在代償期、恢復期短時間實施PN時,可采用一次性靜脈輸液針或套管針輸注。護理上注意:采用經中心靜脈置管途徑實施PN,置管時須嚴格無菌操作,用浸有聚維酮碘的敷料覆蓋置管口,以延長殺菌時間,更換無菌敷料2次/周或1次/2d[27];輸液管道每日更換,導管末端以肝素帽、可來福接頭連接輸液管;靜脈營養液在10 000級層流室環境中配制,以3L袋配制營養液可預防輸注過程中的空氣污染。導管銜接處須固定好,避免發生空氣栓塞;營養液輸注完畢時用0.1%肝素5~10ml脈沖式正壓封管,以防導管堵塞。如發生導管相關性感染,須及時拔管,并留取導管尖端及抽血做細菌培養。

4.1.2 EN的護理 SBS患者盡早實施EN對于促進殘存腸管的代償性變化、縮短SBS代償時間、減少PN的并發癥和降低PN的昂貴費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8]。實施EN 有利于減輕SBS患者的病情,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促進其腸黏膜功能的代償。EN實施得越早,越能促進SBS患者腸道功能代償[29]。EN經鼻腸管輸注,可減少胃內潴留,避免刺激胃液分泌。由于SBS患者的小腸吸收面積小,在實施EN時易出現胃腸道并發癥。因此,護理上可實行“六度”管理,即速度、濃度、溫度、角度、清潔度、舒適度[30]。SBS患者實施EN時,營養制劑輸注速度過慢會造成營養補給不足,過快則會刺激腸道引起痙攣、腹瀉、腹脹等不適,可使用EN 輸注泵24h勻速輸注,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31]。營養制劑輸注的輸注須遵循“濃度從低到高、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則,首先用溫開水200 ml以20ml/h輸注,使腸道適應;再給予低濃度的EN 液500ml/d,20~25ml/h;待適應后,增加至750ml/d,30~35ml/h,以后再逐漸加至目標量,先增量后增濃度,兩者不可同時增加。選擇適合的營養制劑,先用短肽類要素膳,逐漸向整蛋白膳食過渡,用恒溫器將營養液溫度加熱至35~37℃左右輸注為宜,防止溫度過低刺激腸蠕動而引起腹瀉;配制營養液時須嚴格無菌操作,以免發生腸道感染[32]。保持鼻腸管通暢,以鹽水或溫水20ml沖洗管道1次/2~4h,以防管道堵塞[33];妥善固定鼻腸管,每日測量鼻腸管體外部分長度,觀察鼻腸管有無脫出。

4.2 用藥的觀察與護理 

遵醫囑用藥,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靜脈用藥時,注意藥物的配伍禁忌及不良反應;口服用藥時,按時、按要求用藥,并注意觀察患者用藥后的反應及效果。(1)重組人生長激素的應用:劑量要準確。為了確保治療效果,同時又避免藥液浪費,抽取藥液時可使用1ml或2ml的注射器,吸盡藥液,排氣時避免藥液外溢;嚴格按照治療時間給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2)谷氨酰胺的應用[34]:本品粉劑的水溶液不穩定,不適合直接加入營養制劑中緩慢滴注,如患者不宜口服給藥,可用等滲鹽水稀釋經喂養管緩慢推注,若輸注濃度過高、速度過快,可出現胃腸道反應[35]。谷胺酰胺二肽注射液成分穩定,濃度高不可單獨靜脈輸注,需加入5倍可配伍的靜脈營養制劑或葡萄糖液中緩慢滴注。

4.3 嚴密觀察內穩態變化和治療效果 

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內穩態變化、腸道功能代償與吸收情況。實施EN 過程中,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胃腸道反應;注意觀察患者排便的頻率、量和性質,精確計算出入量,包括胃腸引流液量和大小便量,避免發生脫水或組織水腫[36];電解質、酸堿平衡監測1次/1~2d,必要時隨時監測。做好木糖吸收試驗,在測試當天禁糖6h,按時間要求留取靜脈血標本及時送檢;在口服木糖前排盡尿液,口服木糖后5h留取尿液送檢[37]。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化驗結果指導營養支持治療及輸液量,測定患留取的24h糞及尿標本中的含氮量,準確了解蛋白吸收情況;監測患者體質量、血清總蛋白、血紅蛋白濃度等營養狀況的變化,1~2次/周,以評估營養治療效果。

4.4 心理護理 

SBS患者病情重、病程長、經濟負擔重,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又因嚴重腹瀉、體質量下降、營養不良、貧血等而感到恐懼,擔心疾病的預后及以后的生活質量。醫護人員要同情和理解患者,與患者加強溝通,了解患者的煩惱,并給予安慰和解釋,以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良好的心態是戰勝疾病的動力,應鼓勵患者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豁達開朗的心情,多聽音樂,注意休息,適當活動,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38]。對患者進行疾病及相關康復知識的宣教,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治療方案、作用等,以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鼓勵患者間互相交流治療體會,分享治療成功的經驗;鼓勵家屬、親友給予患者更多的支持與關愛,讓患者感受到家庭溫暖,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4.5 并發癥的預防 

SBS早期并發癥主要有腹瀉、進行性營養不良等,遠期并發癥主要是骨質疏松和尿路結石。腹瀉是SBS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的原因包括:患者小腸吸收面積小,胃腸蠕動快,食物通過快;營養制劑的溫度、速度、濃度不合適;營養制劑被污染或飲食不當。因此,若SBS患者發生腹瀉,在營養支持過程中,需注意減慢營養制劑的輸注速度、降低營養制劑濃度、加溫或遵醫囑使用止瀉藥等;若為飲食不當引起腹瀉,則需調整飲食結構或減少飲食量甚至禁食。SBS患者腹瀉停止重新給予營養支持時,仍然需要遵循營養制劑的輸注原則。SBS患者大便次數多,便后用溫水洗凈肛周皮膚,保持會陰部皮膚的清潔、干燥;腹瀉患者肛周可涂凡士林或鞣酸軟膏,防止稀便直接刺激肛周皮膚。遵醫囑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3,限制脂肪攝入量,以避免病理性骨折和尿路結石的發生[39]。

4.6 健康教育

4.6.1飲食指導 SBS患者的小腸被大部分切除,脂肪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障礙,易引起脂肪瀉。因此,需注意避免SBS患者因飲食不當導致的腸道功能失代償:擾亂消化吸收功能,腸蠕動加快,排便次數增多[40]。讓患者及其家屬了解腸道代償的過程與所需時間,了解由EN 過渡到日常飲食需要循序漸進,逐漸減少營養制劑量、增加日常飲食量。部分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代償不完全、日常飲食不能滿足營養需求時,需添加以短肽制劑為主的EN,甚至增加EN比例。日常膳食需以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和低渣飲食為主,并按醫囑添加維生素、微量元素,補充電解質和鈣劑。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冷和刺激性食物引起或加重腹瀉。若稀便且次數達3次/d以上,可口服復方苯乙派啶等止瀉藥予以控制;若腹瀉嚴重或體質量下降明顯,應及時就診。

4.6.2 家庭EN 指導 SBS患者在口服飲食的同時大多需長期進行EN支持,因此,患者出院前需做好家庭EN的指導:告知、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營養制劑的配制方法、注意事項、輸注方法、輸注速度和濃度的控制、加溫方法等;注意預防胃腸并發癥及鼻腸管移位或堵塞、鼻咽部損傷等并發癥的發生;在患者EN 過程中,要遵醫囑定期監測或檢查血生化和各項營養指標等[41]。

綜上所述,SBS患者治療、康復時間長,而營養支持可緩解患者病情、改善營養狀況、促進腸黏膜功能代償,是SBS患者主要的治療手段之一。但是在給予SBS患者營養支持的過程中,患者容易發生腹瀉、營養不良等并發癥,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護理人員需了解SBS的相關概念、診斷標準,做好營養支持、心理護理、并發癥的預防和健康教育等工作,保證各項護理措施落實到位,以期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郭明曉,李幼生.短腸綜合征腸適應機制研究進展[J].腸外與腸內營養,2013,20(1):58-61,64.

[2]張郁巍,陳雪萌.短腸綜合征外營養支持患者的臨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3):350-351.

[3]任建安,陶慶松,王新波,等.短腸綜合征并腸外瘺的診治(附32例分析)[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5,25(11):665-667.

[4]0’Keefe S J,Buchman A L,Fishbein T M,et al.Shortbowel syndrome and intestinal failure:Consensus definitionsand overview[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4(1):6-10.

[5]吳國豪,吳肇漢,吳肇光.短腸綜合征病人的營養支持及腸道代償治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5,25(11):661-664.

[6]Goulet O,Baglin-Gobet S,Talbotec C,et al.Outcome andlong-term growth after extensive small bowel resectionin the neonatal period:A survey of 87children[J].Eur JPediatr Surg,2005,15(2):95-101.

[7] Wales P W,Christison-Lagay E R.Short bowel syndrome:Epidemiology and etiology[J].Semin PediatrSurg,2010,19(1):3-9.

[8]吳肇漢.短腸綜合征及其處理[J].臨床外科雜志,2000,8(2):113-114.

[9]Thompson J S,DiBaise J K,Iyer K R,et al.Postoperativeshort bowel syndrome[J].J Am Coll Surg,2005,201(1):85-89.

[10]黃立平,梅仕云.全腸外營養和腸內營養在短腸綜合征治療中的應用[J].華西醫學,2008,23(5):1209-1210.

[11]黎介壽.成人短腸綜合征的治療進展[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5,12(5):257-259.

[12]Wales P W,de Silva N,Kim J,et al.Neonatal short bowelsyndrome:Population-based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mortality rates[J].J Pediatr Surg,2004,39(5):690-695.

[13]任建安,黎介壽.珍愛小腸減少短腸綜合征的發生[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8,11(5):405-407.

[14]李寧,朱維銘,郭豐,等.短腸綜合征康復治療的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2,17(2):109-111.

[15]Spencer A U,Kovacevich D,McKinney-Bamett M,et al.Pediatric short-bowel syndrome:The cost of comprehensivecare[J].Am J Clin Nutr,2008,88(6):1552-1559.

[16]Coran A G,Spivak D,Teielbaum D H.An analysis of the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short-bowel syndrome in thepediatric age group[J].Eur J Pediatr Surg,1999,9(4):228-230.

[17]李勇,周霞.短腸綜合征治療進展一例報道[J].腹部外科,2003,16(5):287-288.

[18]Gambarara M,Ferretti F,Bagolan P,et al.Ultra-shortbowelsyndrome is not an absolute indication to smallboweltransplantation in childhood[J].Eur J PediatrSurg,1999,9(4):267-270.

[19]周德俊,王鵬志,朱理瑋.bcl-2基因在供體小腸缺血再灌注損傷中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1999,14(1):76-77.

[20]Candusso M,Faraguna D,Giglio L.Home parenteral nutritionin the treatment of extremely short bowel syndrome:Two case reports[J].Transplant Proc,1994,26(3):1464-1466.

[21]劉志華,黃南祺,李超,等.短腸綜合征的手術治療進展[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4,13(2):157-160.

[22]Petty J K,Ziegler M M.Operative strategies for necrotizingenterocolitis: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short-bowel syndrome[J].Semin Pediatr Surg,2005,14(3):191-198.

[23]Taha A M,Sharif K,Johnson T,et al.Long-term outcomesoutcomesof isolat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short bowelsyndrome and intestinal failure-associated liver disease[J].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2,54(4):547-551.

[24]Liu Z H,Huang M J,Zhang X W,et al.The effects ofperioperative probiotic treatment on serum zonulin concentration and subsequent postoperative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A double-centeran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 JClin Nutr,2013,97(1):117-126.

[25]張少一,王劍,毛琦,等.連續橫向腸成形術(STEP)-外科治療短腸綜合征的新方法[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17(3):284-286.

[26]王寶.短腸綜合征的營養治療及手術治療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5(22):28-29.

[27]倪元紅,朱念庭,徐薇,等.營養支持的護理經驗[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2,9(4):250-254.

[28]Rodriguez D J,Clevenger F W.Successful enteral refeedingafter massive small bowed resection[J].Nutr Clin Pract,1994,9(3):119.

[29]吳肇漢.短腸綜合征代償機制及其治療的進展[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0,8(1):54-55.

[30]江方正,宋湘玲,趙雪成,等.多發腸瘺患者分段式腸內營養聯合消化液回輸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2):39-42.

[31]葛世偉,何先弟,張愛琴,等.腹腔感染患者腸內營養耐受性分析及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7):30-33,66.

[32]李培,高勇,楊珊珊,等.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經鼻腸管行腸內營養的安全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2B):41-42,57.

[33]倪元紅,任建安,黎介壽.腸外瘺病人腸內營養的護理[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3,10(2):119-120.

[34]馮彩英,雷清云.腸內營養應用谷氨酰胺對短腸綜合征患兒預后的影響[J].醫藥論壇雜志,2015,36(9):57-58.

[35]倪元紅.組合應用營養支持、生長抑素、生長激素治療腸外瘺的護理[J].腸外與腸內營養,2001,8(1):32-33.

[36]倪元紅.營養制劑臨床試驗中的護理工作[J].醫學研究生學報,2006,19(4):350-351.

[37]倪元紅,彭南海.短腸綜合征非手術治療的護理進展[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護理版,2006,2(5):102-104.

[38]匡亞飛.短腸綜合征患者的護理體會[J].醫藥前沿,2014,23(8):227-228.

[39]高勇,彭南海,隋芳,等.短腸綜合征的營養康復治療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5,9(6):9-10.

[40]施姝澎,張玉俠,陳劼.新生兒短腸綜合征腸內營養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4,29(12):81-84.

[41]倪元紅.家庭腸內營養支持病人的健康教育[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8A):46-47


聯系我們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光谷大道62號關南福星醫藥園7幢7層1-8

027-82302765(市場銷售咨詢)

steadlive@foxmail.com

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

關注公眾號

在线客服
- 護理師小紫
  •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技术支持: 微客界智能建站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