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腸造口護理體會腸造口護理體會 文章發表于:《飲食保健》 作者:王垠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本文由網友“希望相隨”推薦(請勿轉載) 【摘要】 腸造口術是外科常見的術式之一,全世界每年因結直腸癌、腸梗阻、外傷等需要行腸造口術的患者達數十萬。由于造口對患者身心等各方面的影響,目前造口患者已成為社會中一個特殊的人群,腸造口患者的護理越來越受到重視。 【關鍵詞】腸造口;造口定位;護理; 腸造口,即人工肛門,最常見的類型是末端回腸造口和結腸造口。根據造口目的的不同,還可分為暫時性腸造口和永久性腸造口。據統計我國每年新增永久性腸造口約10萬人,而該數據今后仍可能保持上升趨勢”。而當前我國國內的造口師及造口門診仍較集中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尚未全面普及,腸造口護理的形勢仍較為嚴峻。 1. 術前護理 1.1 術前心理護理 由于腸造口術將對患者造成較大的身體外觀改變,加之對手術本身的恐 懼,患者術前常有焦慮不安、抵觸、恐懼、抑郁、絕望等心理,因此術前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不可或缺的。國外除了造口治療師術前訪視之外,還推薦開展造口訪問者工作,即由1位已接受了腸造口手術的患者訪問即將行腸造口術的患者,通過真實案例本人現身說法,幫助患者做好心理準備”。然而,在我國,由于年齡、文化程度、社會風俗等因素的影響,部分患者對于腸造口呈強烈抵觸心理,甚至家屬亦主張先不告知患者本人擬行手術方式實際情況。針對此類患者,術前有選擇性地進行心理輔導、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1.2 術前造口定位 以往腸造口術的造口定位往往是手術醫師在術中臨時定位,此種定位方式常帶有準確性、合理性欠佳等缺點,常為術后傷口感染、刺激性皮炎等造口并發癥埋下隱患,并可能為患者自我護理帶來困難,如無法彎腰、視線不可及、無法束皮帶等,不僅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還加重了經濟負擔。因此目前多推薦在術前由造口師根據疾病、手術方式、個體差異等進行定位。國內外相關研究已正實可減少術后相關并發癥發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3-4]。 目前認為選擇腸造口體表位置應遵循以下標準[5]:①患者在任何體位(站位、坐位、臥位等)均能看到造口的位置,以利患者自我護理;②造口應選在腹直肌處,以防止造口旁疝的發生;③應避開疤痕、凹陷、皮膚褙皺、骨骼凸起處;④特殊人群應評估患者具體情況后選擇造口位置。 2. 術后護理 3. 2.1造 口袋的選擇和使用 由于腸內容物對皮膚常有較為強烈的刺激,小腸造口的腸內容物甚至具I有強烈的腐蝕性,接觸數小時即可導致皮膚紅斑、皮膚潰瘍,因此目前臨床上造口術后往往推薦使用造口袋及其相關產品。術后早期一般使用一件式造口袋,腹壁切口愈合后根據患者需要可使用兩件式造口袋;颊呷绯霈F造口內陷等特殊情況,亦可選擇特殊凸面底面造口袋。術后首次應用造口袋時,應使用標尺測量造口各方向最長/最短徑線,并根據所測量的數值于造口底盤處描線然后使用鈍頭剪裁剪出合適的口徑。由于患者術后早期需長時間臥床,造口袋貼合時袋口應朝向患者平臥位時外側斜45°或90°。造口為圓形,形狀規則者可根據所測數值沿造口底盤上標志線直接剪裁;造口形狀不規則者,多為橢圓形,則需在核對造口袋袋口方向后,根據所測得數值于造口底盤自行手繪標志線,并按照標志線剪裁。檢查裁剪后的造口底盤邊緣是否光整,邊緣毛糙者可適當修剪或勾進手指進行平整以免損傷腸管及皮膚。于造口底盤12點及6點方向剪斷造口底盤保護紙,調整好造口袋方向,即可將腹壁外腸管順人造口袋,由下往上邊去造口保護紙邊輕壓造口底盤以利粘合,貼合嚴密后,推薦用溫熱手掌輕捂底盤加熱,以加強底盤與皮膚的粘合效果。造口與皮膚分離較為嚴重者,推薦于造口與皮膚間隙填塞可吸收藻酸鹽敷料,并于間隙表面涂以防漏膏后貼合造口底盤以預防滲漏。貼合完畢后注意標注8期并簽名,造口袋若無滲漏一. 般推薦使用5天左右再行更換,若發生滲漏則立即更換。當造口袋內腸內容物達到1/3或1/2時,需及時倒出袋內腸內容物,以防腸液回流及造口袋撕脫。 2.2 飲食護理 結腸造口患者在術后一般可恢復至正常飲食,但建議三餐規律飲食,忌暴飲暴食或節食,經過訓練有望形成較為規律的排便習慣;啬c造口患者由于其腸內容物未經過結腸的水重吸收過程,其大便常為糊狀便或稀便,且次數多難以控制。因此建議回腸造口術后的患者術后進食固態、成形食物,少量多餐,且進餐時不要大量飲水或喝湯(可將飲水或喝湯置于兩餐之間),以增加食物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提高營養的吸收,有利于形成糊狀或成形大便,減少排便次數。 2.3 心理護理 腸造口術后,患者常有恐懼、自卑、依賴等心理,尤其在第1次看到自己的造口腸管時,往往感覺到害怕"。因此,需要醫護人員及患者家屬- -起給予患者充分的鼓勵及支持。醫護人員需要讓患者充分認識到造口亦是其自身的一部分,造口人士一樣可以進行正常的交際、工作、學習及生活。同時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鼓勵并指導患者學習進行造口護理,使其逐漸重拾回歸社會的信心。需要強調的是,在該過程中,患者家屬的支持、安慰及鼓勵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部分患者(尤其是高齡患者)往往需要家屬先行學習造口護理后再逐步教會患者本人如何護理。 3. 康復期護理 康復期是患者能自主護理腸造口,回歸原來生活的階段。 3.1出院前健康教育 由于患者為腸造口術后狀態,一般日常生活中需長期佩戴造口袋,為保障腸造口良好狀態,生活當中仍需注意關注細節。例如,穿衣方面建議穿著寬松衣物,皮帶避免束縛在造口處;飲食方面,建議規律飲食,回腸造口患者尤其需注意固態成形飲食,忌暴飲暴食、忌煙酒、忌辛辣;運動上建議適當運動,忌激烈的運動及需身體接觸運動;外出旅行并非禁忌,但需帶齊必備的造口用品;患者身體狀況恢復良好后,可進行非重體力的工作,以避免造口旁疝及造口脫垂;鼓勵患者進行正常的社交活動,如拜訪親戚、朋友等,有利于患者及早融人社會生活。 3.2造口門診隨診 腸造口遠期并發癥多發生于術后1年內,而大多數患者由于教育背景等原因,往往無法發現或忽視造口相關問題,從而耽誤造口并發癥的治療。定期于造口門診隨診,可在造口師幫助下,及早發現造口潛在問題并及早處理,有利于腸造口的保護。一般建議患者在造口術后前3個月內每2周復查1次,3個月到半年期間可每月復查1次,以后可每3個月復查1次。 4. 小結及展望 腸造口術是目前外科常見術式之一,術前通過造口師定位,術后選擇合適造口袋及造口相關產品配合精心護理,可有效減少腸造口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此外,應注重腸造口患者的心理護理,發動患者親友給予充分的支持與鼓勵,鼓勵患者自主進行造口護理,鼓勵患者積極進行社交活動,使其重拾信心,早日重返社會。 我國腸造口護理近幾十年才得到重視,一方面腸造口患者逐漸增加,另一方面全國造口師、造口門診仍較缺乏,腸造口的護理工作仍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萬德森.腸造口的并發癥及其處理[J].實用腫瘤雜志,1998,13(4):195-196. [2] 胡愛玲,張美芬,腸造口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6):430-431. [3] 徐洪蓮,喻德洪,盧梅芳等,腸造口術前的定位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0):741-742. [4] 戚雅敏,尹世萍,羅月青等,腸造口護理與進展[J]醫學信息,2014,27( 10):343-344. [5]汪建平,汪宗芳,葉新梅等,腸造口患者的心理康復[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 10):623-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