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夜的由來除夕夜的由來 除夕是指每年農歷臘月最后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后的一個晚上。故此間的活動都以除舊布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來年的"財富與幸遠",它屬于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后長輩發“壓歲錢"。接著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并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資料來源:立欣.除夕夜的由來[J].農村實用工程技術:綠色食品,2004,6:41. 上一篇甩掉節后綜合征下一篇按摩淋巴結能不能排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