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午后捏按小臂助消化午后捏按小臂助消化 文章來源:《中醫智庫》 責任編輯:醫學小編 手太陽小腸經起于雙手小指,沿手背上行,止于耳中,經過心臟。小腸的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別清濁”,即消化吸收食物,營養全身,糟粕下走大腸,水液歸于膀胱。若小腸受盛功能失調,則氣機失于通調,就會出現腹痛等癥;若化物功能失常,會出現消化、吸收障礙,其典型表現為腹脹、腹瀉、便溏等。 中醫認為,小腸經與心經相表里。因此,心煩氣躁的表現可能與心經有熱、下擾小腸經有關。小腸經瘀滯不通,循行部位會出現相應病變,如頭重、頭痛、眼澀、咽腫、手臂內側及肩背、頸椎疼痛麻木。要保持小腸經暢通,一個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是捏按手臂內側,重點揉壓穴位處或酸痛處5~10秒,整條經脈反復按摩10分鐘左右為宜,可預防和治療消化系統疾病,調節情緒。局部穴位按揉還可緩解鼠標手、頸肩痛。下面介紹兩個小腸經上的代表穴位。 后溪穴緩解頸肩痛。微握拳,小指一側的掌橫紋尖端處即為后溪穴。有頸椎、肩胛、腰膝疾患或小腸受寒嚴重者,用食指點揉此穴1~3分鐘,隨著穴位處痛感的減輕或消失,病癥就會好轉。這是因為小腸經有恙,肩部的氣血運行必然不暢,再加上外因的作用導致肌肉僵痛。此時點揉后溪穴,同時配合晃動、扭轉脖子進行調理,往往可以取得顯著的效果。 經常伏案工作的人,平時可把雙手的后溪穴放在桌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來回滾動,刺激該穴。疲勞時做3~5分鐘,對頸椎有非常好的保護作用。 少澤穴保健乳房。該穴位于小指指甲角外側約0.1寸處。指端穴位的反射作用往往能遠達頭面、軀干,所以該穴主治頭痛、眼干、咽喉腫痛、乳癰、熱病。女性朋友經常點按此穴對于乳房保健很有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