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摩雙足百病消按摩雙足百病消 文章來源:《中醫智庫》 責任編輯:醫學小編 【概述】 “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燒湯”。這是老年陸游生活的自我寫照,上了年紀,農桑等體力勞動不能堅持了,就干些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放放雞鴨,放放豬羊,種點藥材,施些良方,特別是晚上讀書寫詩后上床休息時, 燒點開水燙燙腳,更是必不可少的。 別看我們的雙腳離心臟最遠,但中醫的經絡學認為,人的雙足有涌泉、大敦等多個穴位,號稱“第二心臟”。所以陸游認為,人的雙腳對人的身體至關重要。根據他的養生經驗,他認為人在春夏秋冬四個不同的季節洗腳,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 “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熱可卻;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 可謂是洗腳的真諦了。 【足部穴位】 足部最重要的穴位, 還是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位于足掌心,在第二跖骨間隙的中點凹陷處,是中醫臨床治療休克、昏厥、小兒驚風、高血壓、癲癇、頭痛、眩暈的常用穴位。中醫的經絡學說認為,腳是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的交會之處,人體有10條經脈起止于雙足與臟腑連屬,經氣的活動與周身的經脈之氣相貫通,所以,經常按摩涌泉穴,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祛寒溫陽的功能。 【事跡】 一生屢遭貶謫的蘇東坡初到海南時,見一位武官官居海南十余年,不但從來沒有感染過瘴氣,而且面色紅潤,腰足輕快,身體倍棒,便問其秘方,當得知他從來沒有服用過藥物,只是每日五更起坐,兩足相向,熱摩涌泉穴時,便一下子愛上了足部按摩。“無事此靜坐,一日似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我們從蘇東坡這首詩里,就可以看出蘇東坡對足部按摩的喜愛程度。有一次蘇東坡的好友佛印和尚見他專心致志地靜坐導引摩足,便開玩笑地說, 大名鼎鼎的蘇學士,也學我們出家人坐禪修煉嗎?蘇東坡迅速口占一絕:“東坡搓足心,并非學觀音。只為明雙目,世事看分明。”蘇東坡在給友人的信中,也沒忘記按摩足部的好處:“比之服藥,其力百倍。” 據宋代《壽親養老書》記載,大文學家歐陽修足痛多年,服藥不濟,知道消息的蘇東坡急忙把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推薦給歐公。歐陽修先按足心的涌泉穴,再晃動腳趾,分別以掌熱和汗出為度,沒想到多年不愈的腳痛,真的就這樣按摩好了。 其實,在古代很多文人的筆記中,都有按摩涌泉穴養生保健的記載。明代養生學家高濂在他的《遵生八箋》中,就曾經這樣說過:“其穴在足心上,濕氣皆從此入。日夕之間,常以兩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數目多時,覺足心熱,即將腳趾略轉動,倦則少歇。”在這部書中,高濂還給大家介紹了一種自動按摩足部的滾凳,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當時自我按摩的工作效率,還讓后人受到啟發,為后人制作按摩工具提供了幫助。按摩涌泉穴,還有安神催眠的功效。清·張大復在《梅花草堂記》中說,自己身體虛弱,患失眠之癥,在道人的指教下, 他每日睡前焚香,赤足坐帳中,左右按摩涌泉穴百十次,從此那個覺呀,睡得倍兒香,夜夜都是“神血清穩,夢亦無異”。失眠癥從此就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